暖棚是闰七月底开始张罗的,差不多八月初的时候弄好,至今才一个来月。 里面绿意盎然。 四阿哥直接估算了一下,南北差不多丈五,东西要七丈左右,二分多地。 可是里面规划了好几块。 除了福松,邢家的老大邢海也在旁边却是战战兢兢的候着。 他们父子得了吩咐,侍弄这个暖房,就用了心思。 邢全怕出了纰漏,还从庄子上带了个经年的老农来。 然后他跟儿子两个,亲自跟着学,跟做学问似的种着这些庄稼跟菜蔬苗儿。 所以这暖棚也很有样子。 玉米带了垄沟,每一棵玉米之间都保留了距离。 然后就是一片土豆,也是加了底肥。 花生这里是重点对象,位置就在土豆跟几样菜蔬中间。 至于几样菜蔬,倒是冬日里常见的几样洞子菜,小白菜、小萝卜缨子、小菠菜、还有些黄瓜跟辣椒。 像小白菜、小水萝卜,已经长得很有样子,可以间苗儿吃了。 四阿哥看了几眼,重点还是放在玉米上。 他看了几眼,问福松道:“九阿哥可说了,为什么种这个?” 他晓得玉米是什么。 因为在前朝曾做过贡品,所以也被叫“御麦”。 广西那边的年贡就有玉米。 宫里用的生粉,就是玉米沤的粉。 福松道:“九爷说直隶十年九旱,民生艰难,即便风调雨顺,谷子也容易放陈了,要是玉米能耐旱也耐放的话,可以在直隶推广,这样多个粮食……” 四阿哥讶然,他实没想到九阿哥一个深宫里的阿哥还能想到这些。 居然也不是为了银钱,而是民生。 “是什么时候想起张罗这个的?” 四阿哥道。 九阿哥并不是有城府的性子,平日里张罗些什么,恨不得宣扬的满世界知晓。 这回却是不曾听人提及此事。 要不是自己今日赶巧过来,估摸要长成的时候才会晓得。 福松倒是晓得原由,道:“是七月底的时候,好像是当时去红螺寺的时候看到了乞丐还是什么的,对比江南,觉得天子脚下穷人太多很不应该,就想起直隶十年九旱之事。” 四阿哥看着福松旁边站着的邢海,穿着单层短打衣裳,脚下单鞋半新不旧,手指头上有还没有擦干净的泥土。 他就移开眼,跟福松出了暖棚。 再待也待不住了。 毕竟现在深秋时节,身上都穿了夹棉的衣裳。 可是暖棚里的温度,却是跟春夏似的。 四阿哥没有说什么,只道:“既是试种,就做好记录,回头哪里不足,也能一目了然。” 福松点头应了,道:“都记下了,只是暖棚跟外头不一样,现在主要还是看育苗,积累了经验,明年开春的时候在京郊的庄子里种,再看雨水跟产量……” 四阿哥点头道:“如此正好,相当于种了两季,节省了一年的功夫。” 说到这里,他再看那一排明瓦,就不觉得是抛费了。 虽说花了不少银子,可是也算花到正地方。 他又想起九阿哥的羊绒织场,即便最初的目的是奔着西洋跟南洋贸易去的,可是对经营蒙古的影响却是巨大。 要是顺利经营下去,用上十年、二十年,蒙古跟朝廷的关系就更紧密,北境无忧。 可要是银钱不足,耽搁了,或者滞后了,倒是可惜了。 等到回到贝勒府,四阿哥就去了书房。 他坐在书桉后,想了一会儿,从书桌抽屉取出一个小匣子。 匣子上有锁。 他起身去了佛龛前,在佛龛下的暗盒里,取出一个钥匙。 等到打开匣子,是厚厚的一叠庄票。 这是额涅病逝之前,让他收好的。 这是一笔私房。 额涅明面上的私产,分成了四份,自己两份,佟国公一份,当时已经敲定入宫的佟妃一份。 这一笔私房,却是没有分,直接给了他。 嘱咐他分户以后再动用,这是怕被人晓得湖弄过去,也担心佟家人那边有异议。 四阿哥一直没有动用,整十年了。 即便去年开户,也没有想着动用这一笔银子。 现下却觉得放着也是白放着,他就留了上面的两张庄票,一张三百的,一张五百的。 这两张他不打算动,做个念想。 下面的庄票,他就取了出来,总共是六万两。 这一笔钱,即便是打算借给九阿哥,他也不打算露在明面。 想想九阿哥那破嘴,四阿哥不由皱眉。 看来这庄票不能打发旁人送过去,得自己亲自给了,叮嘱一番,不许他漏出风声出来。 如今佟家已经今非昔比,四阿哥一个封爵的阿哥,也没有那么多顾忌,主要是不想让别的兄弟为难。 本就是有多少力尽多少力的事,没有必要攀比…… * 紫禁城,二所。 随着冬日临近,天黑的比较早了。 酉正天色就尽黑了,屋子里开始掌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