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书屋。 康熙坐在炕上,几桉上是河道总督的折子。 黄淮地区几个水患严重之地,需要彻底根治之法。 可是这样的工程,都是大抛费,朝廷银钱有限。 不能全面开工,只能分河段修缮。 关于几处工程选址,河道总督与地方督抚,意见不统一,还需要圣裁。 还有浙江前几年的天灾,影响巨大,坏了不少农田,民生不稳,需要安抚。 这两件事才是南巡的首要目的。 要防止沿途官吏借着圣驾南巡之名进行科派。 否则的话,弄得生了民怨,就是适得其反。 到时候,太子监国…… 康熙想到这里,有些犹豫。 到底留不留老大在京? 各有利弊。 他没有察觉,心里已经有些防备太子,才会在自己亲口说服大阿哥随扈数日后又有反复。 他情绪低沉,觉得与太子之间似有隔阂。 太子不知内情,不知晓索额图的狼子野心,是不是已经埋怨他心狠了? 这会儿功夫,梁九功进来禀道:“皇上,九阿哥来了,在外头候见!” 康熙听了,不由皱眉。 想起昨晚太医院的脉桉,他就多了不耐烦,道:“娇生惯养,不成体统,还有脸来御前,让他滚进来!” 梁九功躬身出去,看着面带欢喜的九阿哥,小声提醒道:“皇上让您滚进去呢,似乎不痛快!” 九阿哥收了脸上的笑,觉得自己可能来的不是时候。 他手上提着食盒,自然不能“彩衣娱亲”的翻跟头,就蹑手蹑脚的进了屋子。 康熙见他一副做贼的模样,呵斥道:“做什么鬼样子?” 九阿哥的视线在康熙脸上绕了一圈,恭敬道:“儿子这看您不痛快的,怕受了池鱼之殃……” 康熙瞪着他道:“看出朕不痛快了,那你说说朕为什么不痛快?” 八旗失了骁勇之气,本就是他这几年最头疼的问题,结果发现家里就有个不能比丁披甲的废材。 九阿哥有些懵圈,这去哪猜去? 他想要摸下巴,手中还有食盒,低头看了两眼,道:“儿子笨拙,要不然汗阿玛也猜猜?” 康熙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道:“猜这里头是什么?” 九阿哥摇摇头,笑道:“汗阿玛再厉害,也不能透过木头盒子猜东西,那不是为难人么?” 说着,他将食盒打开,取出一个尺盘来。 上面黄白两种颜色的汤圆,各六枚。 六枚圆滚滚的,看着大小相同,像是用尺子量过。 另外六枚形状不大归整,大小也不一样,看着像是歪瓜裂枣。 “眼见着要过节,儿子吃喝用度,都是汗阿玛所赐,也不曾回报一二,就跟儿子福晋亲手包了这些汤圆,孝敬给汗阿玛……” 九阿哥说道。 这是他心里所想,自是说的真情实意。 尤其是刚得了那么多产业的情况下,这心中的感激是实打实的。 要是百姓人家,养儿为了防老。 可是汗阿玛是大清皇帝,不需要人养老,养这么多个儿孙真是亏大发了。 九阿哥隐隐的有些同情。 其实不用九阿哥说,康熙看到那丑汤圆的时候也猜到了。 这是儿子、儿媳妇的孝敬。 他脸上带了嫌弃,心里还是挺受用的。 就是看到食盒有两层时,他指了指道:“下头是什么?” 九阿哥也端了出来,是六枚汤圆。 也是三个好看的,三个难看的。 “这是顺带孝敬给额娘的,让额娘也尝尝……” 九阿哥老实的回答道。 康熙看着两下的数量,心下满意。 随即他还是觉得心塞。 这是九阿哥,不是九格格! 可是眼见着九阿哥满脸孺慕,他将“不务正业”的呵斥咽下,点了点头道:“行了,朕收下了……” 说到这里,想着九阿哥方才走路是有些别扭,再想想昨晚那个脉桉,心里的嫌弃还在,却多了心疼。 笨是笨些,却是孝顺。 他就舍不得九阿哥自己送过去了,吩咐旁边侍笔的魏珠,道:“你替九阿哥跑一趟回芳墅,告诉宜妃,这是九阿哥同九福晋的孝敬!” 魏珠应了一声,装好食盒提了去了。 九阿哥见康熙心情好转,松了口气,咧嘴笑道:“汗阿玛您猜猜,这些都是什么馅的?” 康熙挑眉,仔细看了几眼,道:“什么馅?” 九阿哥卖着官司道:“现下说了就不好了……”说着,大咧咧的指使梁九功道:“谙达,正好赶上膳时,叫膳房煮着吧,这个不是宫里常见的那种滚元宵不好煮,都是湿面团包的好熟……” 梁九功没有动,等到康熙点头,才躬身应了,拿了汤圆盘下去。 九阿哥没有得到夸奖,觉得不足兴,有些舍不得走。 康熙见他清闲自在模样,不顺眼了。 其他皇子都忙成什么样了? 恨不得吃住在衙门。 这混账倒是好,怕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