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1章 元青花(1 / 2)

白天十二人,晚上十二人。

每六人一个小队,两个小队一起看守。

白天一般没有人敢来破坏,一万多的工人,怎么破坏。

就怕是晚上,晚上都下班了,只有保卫科的人员。

所以,保卫科在晚上的人员是最多的。

保卫科一百多人,晚上至少有六十多人,这还不算新招的二十四人。

食堂每天晚上都会留几个人,专门给保卫科做饭。

新车间的工人,早就挑好了,都是从各个车间抽调的先进工人,都是十几年的工人,年富力强正是工作的好时机。

这些人除了原来的工资,每个人每月还有五块钱的补贴。

最近几天正在组织这些人培训,等到他们学会怎么操作机器,就可以上岗了。

而且每个月签了保密协议,关于车间的事情,不能对任何人说,就连自己的家人也不能说。

这个时代思想觉悟是相当的高,说不说那就不说,谁问都不会说。

虽然这些人都是好手,学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星期才学会,这还是照着翻译出来的说明书操作。

能操作就行,等到慢慢的熟练就好了。

张卫国换了一袋子粗盐和半大袋细盐,骑着摩托车就去了上次的村子。

这几天村民把家里的食物整理了一下。

多弄个点食物来换食盐。

他们吃盐都要去生产队里换,各个村里根本没有卖盐的,这次有机会买到盐,争取多换一点,用来腌咸菜也行。

粗盐就是用来腌制咸菜的。

这次有一个村民,直接拿出了一株一百五十年的人参,张卫国直接花了一百五十块钱拿下。

这是村民的儿子结婚,需要彩礼,实在是没办法才拿出来卖的。

这百年人参可不多见,这株人参已经在他们家传了两代了。

是家里救命的东西。

三年前都没舍得卖,主要也是没人出这么高的价。

这年头都吃不上饭了,谁会花一百多块钱买这么一个东西。

一百块钱能买多少粮食,够一家人吃好几年了。

张卫国没想到收到这么好的东西,上次来虽然收了不少人参,全都是十年二十年的,连这株人参的零头都不够。

张卫国很高兴,送给了这个村民五斤细盐,以后他们家都不用买盐了。

这百年人参是惊喜的话,那接下来的一件东西那就是惊吓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件东西是一件青花瓷器,而且还是大名鼎鼎的元青花!

在中华瓷器史中,青花瓷器是一大门类,各种青花瓷器不胜枚举。

其中,以元青花为最!

元青花的出名,不仅仅是那首《青花瓷》,而是因为一次拍卖。

那是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被拍出了1400万的英镑的天价,加上佣金是1568.8万英镑,这些拍会卖的佣金都很贵的,一般在百分之十。

如果说1568.8万英镑你不知道多少钱,换算成人民币是2.3亿。

创下了中华瓷器史的最高价。

而张卫国看到的这件,就是一件元青花。

那苏麻离青的特征,张卫国一眼就认出来了。

这件瓷器被村民用来盛放粗盐。

这件瓷器高30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19.5厘米。

张卫国看到这件东西,非常的激动,整个人都是颤抖的,元青花啊。

大部分都在大英博物馆,以前张卫国看守的博物馆也没有啊,多少人以看一眼元青花为荣,更别提拥有了。

现在有一件就在张卫国的面前,怎么能不激动?

看到这件东西,张卫国立马表示购买。

这个村民没想到一个盐罐子还能卖钱,想了想报了一个高价十块钱。

要是张卫国还价,怎么也能值个五块钱。

张卫国直接二话不说,掏出十块钱给户主。

连剩下的盐都不要了。

抱着这个大罐就跑。

户主看到这种情况,就知道报低了,看到张卫国留下的半袋子盐。

感觉赚了,不仅没花钱得到了这么多的盐,还赚了十块钱。

户主开开心心的找别的罐子来放盐。

张卫国抱着罐子,来到摩托车旁,看到没有人,把元青花大罐收进仓库里。

骑上摩托车就往回赶。

一路小烟回到了四合院,连轧钢厂都没有回。

回到家看到了冉秋叶,抱着亲了两口。

到现在,张卫国还不能平复心中的激动。

冉秋叶问怎么了?

张卫国没把元青花的事情告诉的,她可不知道元青花的价值。

也就张卫国这种穿越的人,才清楚一件元青花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