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 第 110 章
下朝后 , 姜静行又被武德帝叫去了明光殿 , 不同往日 , 此次同行的还有李伯同 。
太极殿与明光殿同处皇宫中轴线上 , 离得不远 , 除从前殿绕远路可到达外 , 从后殿出去 , 通过两殿相连的廊庞也可抵达 , 后者自然也更快些 。
二人走在曲折蜿蜒的长廊 , 附近的宫人见了 , 纷纷停下手中活计行礼 。
廊外草木繁盛 , 堪称一步一景 , 姜静行看的入神 , 心情都松快不少 。
不过荆州水灾与她干系不大 , 比起她身边 , 自几日前得知此事后 , 就再未安眠过的李伯同来说 , 她自然不需要做无谓的担忧 。
一路沉默 。
直到眼角余光警到明光殿殿门 , 李伯同才问道 :“ 那康白礼虽是旁支庶子出身 , 与族人不亲 , 却也是康家血脉 , 靖国公就如此肯定 , 他能一心治水 7“
考丞相不漏声色 : “ 荆州与京都相隔数干里 , 若是出了岔子 , 想要弥补也来不性了 , 国公举荐此人 , 怕也要担上受牵连的风险吧 “
「 本公只是就事论事罢了 。 “ 姜静行平静道 。
她收回赏景的视线 , 面色如常 , 好似并不为此事担忧 , 只阈眼道 :“ 本公还是那句话 , 治水是一回事 , 查案又是一回事 。
“ 那康白礼有才干 , 若是不用 , 岂不是大雍的损失 , 至于案子如何查 , 想来陛下心里早有章程 。“
李伯同听出她话中深意 , 不由的面露疲色 , 叹息一声 。
姜静行知晓他为何哀叹 , 无外乎是查案人选 。
粮食可以从周围郡县急调 , 银钱却是不行 。
明日一早 , 以康白礼为首的钦差便要动身离京 , 除随行的官吏外 , 还有一百羽
林卫护送 , 可荆州水灾不只是天灾 , 人祸也是显而易见 。
可明日离京的人中 , 却没有一个三法司的人 。
明眼人一看便知 ,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 正如她那日在泰安楼和小皇子说的话 ,
争来争去 , 还是要落在他们兄弟几个身上 。
武德帝传召她和李伯同 , 应当也为此事 。
明光殿的内监远远见了二人便迎上来 , 恭敬请人进去 , 武德帝正坐在御案后等着他们 , 随口说了声起身 , 便让二人坐下 。
果不其然 , 等李伯同将手边拐杖放稳 , 武德帝沉声问他 :“ 荆州也有几十年未有水患了 , 其中内情如何 , 还需有人详查 , 李相可有人选 ?“
李伯同沉吟 :“ 陛下 , 刑部侍郎年鸣英年少有名 , 见微知著 , 民间素有神断之称 , 又是三法司之人 , 想来可堪此任 。“
坏了 , 姜静行眼皮子一跳 , 她都忘了还有年鸣英这号人物了 。
真不愧是者狐狸 , 好一招釜底抽薪 !
考丞相这是直接避开朝中各派势力 , 挑了个名正言顺 , 但标种意义上也是个愣头青的人出来 。
愣头青好啊 , 在朝中扎根不深 , 又敢作敢当 , 要是真查出点什么来 , 被人害死在了异地他乡 , 也不会是什么震惊朝野的大事 , 顶多朝中再选派人过去 。
就连姜静行都不得不感叹一声 , 好人选 。
她拙头看向武德帝 , 年鸣英的确是个好人选 , 若只是想查一查荆州的贪官污吏 , 年大人也许足够 , 可若再愚往深处查查 , 趁机斩除趴在荆州百姓身上吸血的世家豪强 , 一个刑部侍郎的身份可不够 。
武德帝面上看不出喜怒 , 也未对李伯同这番话做出任何评价 , 他直接问了殿中另一人 。
“ 伯屿 , 治水的人是你推举的人 , 这查案之人 , 你可还有良才 7“
姜静行眼皮又跳了跳 , 一声李相 , 一声伯屿 , 君王表达亲疏远近的方式 , 还真是任性 。
李伯同自然也听出来了 , 他摩挚手边红拐 , 知道这是武德帝在彰显对他的不满 。
考丞神情淡然 , 气度雍容 , 似是不将这等小事放在心上 , 可心中真实澡味如何 , 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
想到自己那不争气的外孙 , 李伯同心中徒增一股悲凉 。
想当年 , 他和身边的少年将军 , 一道站在干军万马前谈笑风生 , 指点江山棋局 , 如今者了 , 少年将军初心未改 , 言行如一 , 而他却为后辈子孙蝇营狗苟 , 日夜担惊受怕 。
两相对比 , 他竟然如此可悲 。
但愿此事不要牵扯到端王府吧 , 不然 , 就算是他 , 也无能为力了 。
姜静行思考片刻 , 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愚法 :“ 臣认为此事事关重大 , 刑部侍郎虽有才 , 但威势不足 , 陡下不如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