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又在自己家看了几天书, 手头的书籍还是少,只能对川菜和粤菜只是做了简单了解。她的内心更偏向于先了解粤菜。粤菜囊括了广府菜、潮州菜和客家菜。粤菜源于中原,秉承孔子的“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的饮食风格, 粤菜复杂精细,囊括众多,即使她在那边生活了一段时间都不敢说自己有多了解。
她不知道自己该从何学起, 粤菜自有它自身的传承基础, 有它高傲的坚持。但它也是最容易接纳外来事物的,从食物做法的演变就能看出现在的菜品已经融合了多种元素。它博采众长, 又根据自己的口味、嗜好、习惯,不断创新改良着,她该怎么选择?
今日2月21日,新冠感染数量已经突破七万,某市就占了六万多,其他国家已经开始有了感染者。相对这样令人忧心的数字今夜的天空很干净,这要感谢那些停工的工厂和停滞的车辆了, 少了污染让大家终于见到了蓝天,这是不是一种警告?
安然焚香祷告, 让我回到七八十年代的潮汕吧!
潮汕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即使去生活一世都不一定能真正了解,但那里的一切还是吸引着安然很想去看看。
安然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里一个个抗疫画面,七八十年代的南方还算干净, 海洋资源还丰富着, 饮食文化经过一个时期的酝酿开始勃发,她相信那时期应该有她想要的东西。
眼睛慢慢闭上,再睁开她已经成为潮汕沿海某村一个刚死了男人的小寡妇, 而且男人死得很光荣,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个家还充斥着淡淡的烧纸味道,安然又闭上眼回忆了一下原主记忆。原主安然,河南郑州人,十九那年与在郑州当兵的汕头人林川峰相识相恋,一年后两人结婚。因林川峰属于义务兵,两人便在郑州安了家。两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女儿刚刚满一岁,中越边境发生战事,准备申请退伍带妻儿回家的林川峰重整戎装奔赴前线,三月后原主收到丈夫为国牺牲的死讯。不管原主如何痛不欲生,军车还是载着她和孩子回到了林川峰的老家。
那个家原主还是结婚的时候来过一次,婚后二人又回到郑州。所以婆家对原主来说依旧属于陌生地,尤其语言生活习惯还不同下。浑浑噩噩送走了丈夫,原主经受不住打击一病不起,看看给丈夫过完了五期便随着丈夫走了,安然正是这时候到来。
安然给自己服用了三分之一固本培元丹,加上一杯樱桃果汁,身体慢慢恢复起来。屋里屋外很安静,林家人口很简单,除了一个出嫁的大姑姐林雅琴,只有林川峰与父亲林成荣,母亲早几年已经过世。
林川峰一死,家里就剩下林成荣了,现在多了安然母女。多了两人却一点没给这个家增加热闹的气氛,而是增添了更多的哀伤。安然打量了一下屋子,这是他们结婚的屋子,陈设很简单,除了床就是一对放东西的木箱,房子有些老旧,倒还干净整齐。
安然从记忆里知道她这个公爹并不怎么愿意儿子娶一个外省人,在潮汕人眼里,除了本地人都是外省人,而且大多人是不喜欢与外省人通婚,尤其是在乡村。原因无碍乎怕外省人的心留不住,这里穷,还很能生,家里娃娃多了娶媳妇就是难事,有些人家会从外面买媳妇,买来的媳妇很少死心塌地留下,一不小心媳妇就跑了,所以只要还能过得去的人家是不愿意娶外省人的。
林家日子还算过得去,林川峰又是当兵的,林成荣自然不希望儿子娶外省人。他倒是不怕儿媳妇跑了,最担心的是怕外来的媳妇不习惯这里的生活而离开。怎奈儿子坚持,又想着儿子不知道在外面待几年便也同意了,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一直隐藏不想说的,谁想到——
现在安然来了是一定要在这里生活下去的,不然她来这里干什么?有了决定,安然感觉身体好了很多便起身出来。林家房子很规整,正房厅堂带左右两间屋子,院子左右有两间屋子,一个做厨房,一个做柴房,大门从正墙靠边开的门,周围院墙很高,看不到外面。
院子里晒架上是晾晒的咸鱼,靠墙边背阴处是几个大的陶翁,里面是腌制的咸菜、酸咸菜、贡菜、老菜脯。安然吃过,这里管腌制的萝卜叫菜脯,咸菜酸菜贡菜都是用这里特产的一种大芥菜做的。潮汕有三宝,“鱼露、咸菜、菜脯”这三样几乎家家必备。
安然虽然不是本地人,却是很喜欢吃这里的咸菜,口味酸甜脆爽,香醇爽口。上一世穿越她在南方待过几年,虽然不是潮汕地区,却早已习惯这里的气候味道。
院里种了一小块香菜,这里叫芫荽,还有一小畦小芹菜,一些金不换和其他。
出门左右都有人家,正对的却是一个不小的池塘,里面有鸭鹅在嬉戏,不时发出鸣叫。现在是初秋,依旧有点热。放眼整个村子有几十户人家,人数不算少。空气里蕴含着浓浓的鱼腥味,从敞开的院门和外面的晒绳都能看到各种海鱼的影子。这里属于渔村,不种粮食,作物只有一些番薯芋头青菜。
村民属于渔民,吃的粮食需要用海产品去换或去买,即使弄回来一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