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向群臣宣示自己权力,日后再也没有人能够替代他,这个朝堂由他说了算。
众人闻言,无不被他的气势震慑。
除了卢植与朱儁外,谁都想不到这个少年天子如此有气势。
他们在得知十常侍被诛杀时,都以为是何太后下的命令。
如今看到天子霸气的一面,他们才相信这是刘辩亲自下令。
“陛下英明,臣等愿助陛下拯救大汉,重振朝纲!”卢植与朱儁同时说道。
其他人见此,也跟着一起呼应。
虽然现在刘辩年纪尚轻,还没令群臣信服,但天子能够重新掌权,这比何进当权要好得多。
毕竟何进屠夫出身,无才无德,若不是他妹妹何氏被先帝刘宏看中,他又如何当得了大将军。
许多人都对何进不服,甚至瞧不起他,但迫于形势,大家又不得不屈服于他。
如今刘辩重新掌权,朝廷起码不再被外戚操控。
少府阴修出列道:“启禀陛下,自张让等人被诛后,中常侍职位一直无人担任,还请陛下挑选合适人才担任此职。”
阴修此言一出,大家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中常侍是皇帝身边近臣,通常由皇帝信任的宦官担任。
虽然职位不高,但因为常伴皇帝左右,所以权力大得惊人,甚至连朝臣都要看他们脸色做人。
张让等人正因为恃宠而骄,祸乱朝纲,所以才会被刘辩诛杀。
现在十常侍死了还不到两日,阴修就提议重新选人,这不是故意触碰天子逆鳞吗。
其实这也不能怪阴修,他本是九卿之一的少府,中常侍是他的属官。
现在中常侍职位出现空缺,他上报天子也是职责所在。
就在众人以为刘辩要发火时,他却十分冷静道:
“中常侍一职事关重大,为了避免再出现张让此等情况,朕决定把此职限制在四人之内,并且不再由宦官专职。”
“陛下英明,臣建议陛下从黄门侍郎中挑选四人担任。”阴修提议道。
一般情况下,中常侍都是从小黄门提拔上来,小黄门也是由宦官专职。
但如果从黄门侍郎挑人,那就不会再由宦官专职。
“阴少府心中可有适宜人选?”刘辩问道。
“回陛下,臣推荐荀攸,荀攸博学多才,熟悉宫内规矩,由他担任最为合适,除他之外,还有……”
阴修还没有说完,刘辩突然打断:“等下!你刚才推荐的是谁?”
“臣推荐之人名叫荀攸,莫非陛下认识此人?”
阴修深感奇怪,他不明白刘辩为何听到这个名字如此激动。
刘辩微微一笑,他何止认识荀攸,还十分熟悉。
荀攸在历史上是曹操谋主,此人行事周密,计谋百出,深得曹操信任。
曹操曾如此评价: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
能得曹操如此称赞,足见荀攸本事。
若刘辩能将荀攸留在身边,日后就有人能为他出谋划策,无论面对什么对手,他都有一战之力!
“既然是阴少府推荐,那朕便封荀攸为中常侍,至于另外三人,暂时空缺,待有合适人选再做定夺。”
刘辩不急着补满中常侍职位,现在有荀攸一人已经足以。
“是,陛下。”阴修不知道刘辩为何如此器重荀攸,他也不敢多问,启奏完后,他便退回自己位置。
刘辩等了一会,见无人说话,他便说道:
“卢植自为大汉效力以来,立功无数,如今大将军一职空出来,朕有意提拔他为当朝大将军,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他话音刚落,便有人出来反对:“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刘辩放眼看去,说话之人是太傅袁隗,他是袁绍的叔父。
太傅这个官职非常特殊,一般只有新君继位时才会设置太傅一职。
太傅负责教导年轻的天子,一般由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担任。
简而言之,这太傅可以说是天子的老师了。
刘辩看到袁隗反对,他深感不满,心想莫非是他收回袁绍兵权,所以袁隗故意跟他作对?
“袁太傅为何反对?”刘辩按着耐心问道。
“何进刚死,陛下就找人补上大将军职位,如此做法颇为不妥,况且大将军一职总领全国兵马,需要一位能征善战者担任,卢植还欠些火候。”
“卢植于九江任职时,他亲率士兵平叛蛮族之乱,张角造反他又带领大军镇压黄巾军,期间每战必胜,未逢敌手,这难道还不算能征善战?”
刘辩算是看出来了,这袁逢就是在挑刺。
“陛下有所不知,卢植在征讨黄巾军时曾被弹劾行军懈怠散漫,先帝也因此将他下狱,有此污点,他如何担任大将军。”
袁逢直接揭穿卢植过往污点,可谓一点面子都不给。
他不仅让卢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