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有礼了。” 一名中年男子走了过来,面貌颇有些英俊,作雅士打扮,恭敬与宋游行礼后,便在另一边坐下。 伙计端来了一套繁复的茶具。 这家店的茶不是煎煮冲点好再端上来的,而是有专人来桌前为你煎煮冲点,这是对于自己手艺的自信,能让你在这个过程中有别样的体会。 这茶应是安乐馆最好的茶,颇有雅士之名的店主亲自来为他们冲点。 “客官第一次来。” “第一次来。” “不是长京人?” “是逸州人,才来长京不久。” “逸州也产茶啊。” “是,产茶,茶马互市就在那边。” 店主举止优雅,一切都不疾不徐,先从茶罐中取出茶来,放入茶包,一边用小槌将之捶碎,一边与客人小声闲聊:“这茶是本店自制,不过最初也算是阳州产的,说起来还是家父年轻的时候,下阳州游玩,有次途径一地,随便找了家店铺吃饭,店家赠了一杯茶,不料饭菜普通,这杯茶倒是使得家父也为之惊讶。问店主,店主只说是本地山茶,家父几经询问,终于得了此茶,随后做出了青竹赏。” “很有缘分。” 道人点头回答道。 不知是真是假,不过这也算一种常用的手法了,事物也好,人也罢,都常常被人编一些故事来修饰,不过有时也无需去辨真假。 店主将茶叶碎放进了茶撵中,依然不急不忙,来回将之碾成碎末,之后还要用细筛筛一遍,出来的便都是细细的茶末了。 三花娘娘眼睛都不眨,时而紧盯着店主的动作,似是想看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花了自己这么多钱,时而又抬头盯着店主,似是将这种情绪从茶上边转移到了卖茶的店主身上,而店主神情淡然,只做自己的事情,无视她的目光。 青绿色的茶末放进碗底,说来也巧,几乎刚好,旁边小炉上的水便开了。 店主将之移开,待水不再冒汽,又放回去。 随即再次重复。 “此乃长山上采回来的山泉,甘甜可口,最适合用于冲茶。”店主抬起头来,笑着与他说道,“不过要用来冲茶,还得三滚之后才最是佳。” “店主讲究。” “茶道便是这个词了。” “长山可远啊。” “是远,所以才珍贵。” “听说老店主于茶道上也造诣极深?” “不过世人谬赞。” 店主虽如此说着,可却明显十分受用。 先向碗底点一些水,将细腻的茶末调成膏状,随即高处冲水,使之漂浮起来,此时已有浓郁茶香,清香怡人。 这还不够,还要在这浮白飘翠上作画。 店主细心绘画,道人不敢打扰。 连小女童都看得目不转睛。 不多时,碗中茶面上便多了一副竹林图,虽是简单线条勾勒而成,却是十分生动。 另一碗也是如法炮制。 “请慢用。” 店主起身行了一礼,便小步离开了。 只是离开之时,他又回过头来,看了眼与宋游对坐的三花娘娘。然而没有料到道人也转头朝他看了过来,仓皇之下,难免心头一慌,笑了笑才离去。 “三花娘娘,请用茶。” “为什么不用三花娘娘自己的碗?” “三花娘娘将就一下吧。” “哦……” 小女童小心端起茶碗,抬得很高,碗沿几乎与眼齐平,睁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茶面上还在随水晃动的绘花,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三花娘娘别弄洒了。” “不会的!” “别烫着自己。” “也不会的!” “我也觉得……” 道人点了点头,端茶小品一口。 果然茶香怡人,满口清爽。 这种做法的茶,虽与前世的清泡茶仍有不少差别,不过已比较接近。至少这碗茶没有像煎煮茶那般放一堆配料进去,是比较单纯的茶味。 可惜点茶法还没有风靡全国,一路走来,多数地区还是以煮茶为主。 “溜溜溜……” 面前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 抬眼看去,却是与他对坐的小女童学着他也喝了一口,不过一来她这碗后出,二来她的舌头比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