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不比国外,拿美洲和欧洲的农民来说,他们实行个人农场主制度,粗犷式种植,一个农场主往往拥有不少于100亩起步的土地,放眼望去,眼睛能看到的范围,都是他所能种植的区域,如此大规模的耕种面积如果没有机械化辅助的话,纯靠牛马和个人,根本做不到抢收和种植。”
“反观国内,没有已经没有地主了,人均几亩地的范畴,一头牛拉梨干一天,基本上就能搞定。弯腰割麦子,手脚麻利的农民,一天就能割完一亩地,永远不要低估农民的积极性,集体时代里,种地的欲望不高,是因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反正都是吃大锅饭,但是,大包干之后,就不一样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都是自己的!为自己干活,没有人会惜力,建立在这种人性思维的基础上,农用机械的市场份额又得砍掉一部分。”
“因此,在当前大环境的综合考量之下,对于国内农民而言,首要的选择是物美价廉,能够尽快通过土地把机器钱挣回来!所以,咱们的目标用户不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而是当地的农机厂以及合作社。”不用说八十年代了,就拿现在来说,也不会见到每个村子人均拥有收割机的场景。
就特么几亩地而已!花个几十万购买收割机,少说三十年才能把成本钱挣回来,脑壳有包才会这么干呢!
一个村里能有一户人家拥有收割机就不错了,一台收割机承包整个村子的收割业务。更多的收割机一般都是储备在各地成立的农用机械厂里,或者当地的地方政府,政府采购之后,每当到了农忙时节,就会组织起收割队,跨市、跨省收割。
所以说,这也是沈临风着急上马生产线的原因之一,这个市场说大很大,说小也很小。
市场真的很大,全国足有十八亿亩土地!可市场也很小,能以个人名义购买得起收割机的农民几乎一个没有,只能以政府的名义采购。
地方政府采购物品都会有一个潜规则——优先购买当地产品,如果本地没有,才会去采购外地企业产品。
本质上是为了促进、扶持本地企业的发展,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农用车是一片大企业看不上,小企业来不及发展的“蓝海领域”!
所以,沈临风认为,一定要“抢时间”!抢在人无我有之前,上线咱们厂自己的农用车!
“同志们啊,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你们要尽快吃透收割机全部的技术特点,务必做到上手就能第一时间排障排难!马虎不得、停顿不得!收割机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摩托三轮车、播种机、摩托车!如果慢了别人一步,那就是一步赶不上,步步都追不上了!”
杨东等人心里都清楚,当前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他们虽然没有资格参加前段时间举办的高层领导闭门会议,可会议之后的部分内容还是通过各种方式流传了出来,尤其是会议最激烈的“羊马之争”,最后沈临风一锤定音,这才否决了马林提出来的裁员控产方案。
如果按照马林的计划执行,至少得有将近一半的职工失业,留下的人估计也得面临奖金全无、工资延发的处境。
走的人难受,留下的人更难受……好在,在这场路线之争中,笑到最后的是沈临风,这才没有让马林的计划“得逞”。
虽然大家都暂时保住了饭碗,但是厂里仍旧人心惶惶,毕竟,只要继续亏损下去的话,裁员破产这条路是早晚都要走上的事儿……
无非就是今天和明天的事罢了!所有人都怕裁员,都怕失业。光是在金牛县一个小县城,破产倒闭的国企就已经有三家了,上千人的失业可不是闹着玩的,政府前前后后一直在忙碌着安置下岗员工再就业。大半年了,仍有半数的下岗职工待业在家。
要是规模更大的化工厂再破产,亦或者是裁员的话,恐怕整个金牛县都得震动!估计上面的领导也得进行约谈讲话。
倘若,真的走到这一天的话,大家就都得完蛋,想活着,就得自救!
“可是,我们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农用车的制造生产线真的能上马吗?如果不能的话,那我们岂不是白学了?”
能问出这种话的人,沈临风真想买一顶傻帽给他戴上!这个愚蠢的问题,他不想回答,而是看向了杨东。
“是不是傻?脑袋瓜子进水了啊!厂子破产了又怎样?你手里有技术啊!一技在手,吃喝不愁!咋滴?你还能忘了不成!”
杨东帮他骂了,就不用沈临风再出口成脏了。谁都有可能失业,唯独有能耐的人不怕失业,除非功夫没学到家。
于是乎,他们的脑袋里纷纷浮现出的大老王,曾经跟着沈临风学过手艺的老职工,被开除之后,立刻在私企找了个月薪几百块的工作!从此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当联想到这个案例之后,大家的心里纷纷有底了。一定要好好学!手艺学到家,就是自己的了!
尤其是跟着这么好的一个老师,更得认真学了,沈临风可是包教包会的!教了学不会的人,一般都会被他给踢出去……
“没关系,即便厂里不上马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