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肃弟。”沐英将箱子里的东西一一取出,朝朱肃招手道:“快来看看,这便是我大明各军如今常用的火药和火铳。”
“我看看。”朱肃走到院里来,只见地上,已摆了三四件样貌不一的火器,还有一盒子火药。
“这火药……”朱肃蹲下身子,捻起火药的粉末看了看。只见这火药颗粒黑亮饱满,并不像想象中有一堆杂质的模样。不由得有些犯了嘀咕:“不是说鞑清的火药千奇百怪,什么朱砂铅汞之类的东西都往里加,里面一大半都是没啥用的杂质么?怎么这明初的火药竟如此纯粹?”
原以为,自己还能秀一波黑火药配比,装个伯夷的。但这火药,看上去似乎没太大毛病?
“怎么了?”见他发愣,朱标问道。
“没什么,唔。先取一点点燃看看。”朱肃道。
朱标拿来一个取灯儿(与火折子相类),用一张纸分了点火药出来,拿远了点燃。只听兹滋几声,火药很快烧了个干净。朱肃闻其味,观其灰,感觉都没什么毛病。
“奇怪了……明初的时候,火药的配比,已经如此接近黑火药了吗。”朱肃有些震惊于古人的智慧。
“那为什么清末的时候,火药质量反而不如明初。大角、沙角海战中,英国军队俘获了一火药库的清军火药,却嫌弃的将它们全部沉入大海,还称之为‘粗劣没有丝毫用处的东西’……”
朱肃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数代老祖宗们的不屑钻研之下,到了元朝时候,火药配比已经精炼到了硝石六成、硫磺木炭各两成的程度,与黑火药的最佳配比已经很接近了。
到了明朝年间,火药配比更是进一步科学化,明人对火药和火器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火药的配比已经基本与最佳配比无二,更是出现了数种具有突破性的新式火铳。
然而一朝建奴南下,野蛮取代了文明。华夏的火器进程被截断了。其一句目光短浅的“骑射为本”,火器发展更是直接倒退百年,甚至还不如宋时。
再加上基础科学的短缺、匠人们的粗制滥造,几百年后清朝的火药,才烂成了朱肃印象中的那样。
而这個时候的明朝火药,却反而是封建时代华夏火药的巅峰了。
“这个火药……似乎没什么问题。”朱肃咳了一声说道。本来还想装个伯夷的,没想到被老祖宗们的智慧打脸了。
他想了一想,还是提出了一个小小的改进方案:“若是将火药药粉以蛋清裹之,使药粉凝成一粒粒圆润的小颗粒,这威力,还能再上一成。”
“哦?”朱标问道:“这是为何?”
“因为颗粒状的火药,能够增大空气进入的缝隙,更好的促进火药的燃烧效率。”朱肃解释道。
朱标问的突然,没想到朱肃当真随口解释了出来。
看来,这些知识并不是随口胡诌,而是确有其事。朱标心道。
“唔,虽费事了些,倒也可以一试。”沐英沉吟道。能多一成威力,便能多破一层重甲。
“至于这些铳……”看着这一堆傻大黑粗的东西,这些劳什子看上去颇像是烧火棍子、狼牙棒、加重版唢呐之类的,就是不像火枪。朱肃有些无从下手。
“那个,英大哥,要不,你打几枪给我和大哥看看?”
“好。”沐英也不推辞。左右这院子也大,出不了什么大事。他左右看了看,一指墙边的一棵大树:“太子殿下,我以那棵树为标靶,可好?”
“无妨。义兄请自为之。”朱标道。一棵歪脖子树而已,打烂了再移栽一棵就是。
沐英点点头,拿起一根“烧火棍”就开始做起准备。原以为沐英要给自己秀一波精准的枪法,没想到他提着“烧火棍”,径直走到了离歪脖子树只十数步的地方。
“咦,这么近的么?”朱肃疑惑的想。
随后,沐英便开始清膛、装药、压实、装弹、装引线、点火,一步步的步骤做下来,朱肃差点没给睡着。直到“砰”的一声巨响,树上木屑炸裂开来,朱肃才猛然被吓的回过神来。
“这便是我大明军中,最为常见的‘洪武铳’了。其威力,纵使北元重甲骑兵迎面来袭,亦可一枪崩而碎之。肃弟以为如何?”沐英道。
“唔。威力倒是尚可。只是,一定要离那么近吗?”朱肃问沐英道。
“若是战阵之上,倒是不必这么近。只是火铳此物并无准头可言,愚兄怕崩坏了院墙,故而靠的近些。”沐英解释道。
对了,这个时候的火铳是没有膛线的。因为弹丸只会乱飞,射程亦大有所限。
找到了一个改进点,朱肃的自信心算是回来了些许。
“那每次射击,都需这么多步骤吗?盏茶时间,能射击几次?”朱肃继续问。
“步骤确实繁多了些,但也是必要,若不做好,便有炸膛或者哑火的风险。盏茶时间……应该能射击四五发吧。还得要铳手操作精熟、枪管不至过热才成。”沐英道。
“唔……”盏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