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煜鸿去安洲书院读书并不只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他还有一个任务——帮楚澜找到九皇子。
因为根据此前的种种线索,那个九皇子如果活着,就应该在江南一带。
“徐国公案翻案绝不可能是巧合,背后必然有人推波助澜,只是尚不清楚是何人所为。”楚澜断言道。
本来皇上对已故徐皇后就念念不忘,徐国公案一翻,九皇子如果还活着,那结果可想而知,这朝堂上的局势必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哎,我反正搞不懂这些,你让我找我就帮你找,剩下的我不管。”陆煜鸿摆摆手,压根就不想去想这么费脑子的事情。
“嗯。”楚澜自然知道陆煜鸿是听不进去这些的。
也正是因为他不在意这些,他才会愿意跟他说。
身处在他这个位置,身边很难有一个能知心又信任的人的……
想到这里,楚澜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了一个身影。
那日的午后,他与他闲坐在农庄的院子里晒着太阳,喝着他那里才有的秘制的茶。
思及此,楚澜换来茶轩侍从:“你们这里有没有冬瓜茶?”
侍从一脸茫然地摇头,不知何为冬瓜茶。
楚澜有些失望:“退下吧。”
陆煜鸿来了劲:“冬瓜茶?那是什么?好喝吗?”
陆煜鸿对吃的兴趣远远高于对朝堂纷争的兴趣。
“好喝,只是别处喝不到。”楚澜道。
“那哪里喝得到,我们喝去!”陆煜鸿对自己没有品尝过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
“等有机会吧,那个地方不是想去就能去的。”楚澜道。
“这台州府内还有你七皇子想去不能去的地方?”陆煜鸿狐疑道。
“嗯。有。”说完楚澜的视线移到窗外,看向东湖,若有所思。
想进到那个地方并不难,但如何能受欢迎地被请进去就难了。
###
府衙那边搞得如火如荼,魏若自己也没有闲着。
那日看中的费通判的庄子魏若让许柱山出面买了下来。
费通判是个有雅致的,给他的庄子起名为采篱农庄。
魏若觉得这名字不错也就不改了,顺带着给自己原来的庄子也起了个配套的名字:悠南农庄。
这庄子袁夫人给她前也是有名字的,就叫袁家农庄,故而在交给魏若的时候撤了牌匾。
魏若也懒,入主后也没给起新的名字。
这回倒是托了这第二个庄子的福,得了个像样的名字。
如此魏若在台州府就总共有三个农庄了,兴善县的小阳山农庄、占地两千亩的悠南农庄(袁夫人所赠一千亩良田,后续购入扩张了一千亩),以及刚刚购入的一千亩土地的采篱农庄。
小阳山农庄九成多种着红薯,满山的红薯去年的收成十分可观,今年只要正常收获,红薯填满几个仓库不是问题,还能出产一大堆的红薯附加产品。
悠南农庄原有的一千亩良田今年收完麦子后进行了整改和追肥,后购置的一千亩田因为较为贫瘠,魏若花了一段时间进行追肥改良,如今也已经可以种植了。这两千亩田地如今有八成种上了水稻,剩下的两成等着魏若的芋头种。
刚购入的采篱农庄的情况魏若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土壤肥力不够,今年的秧苗也冻死了不少,需要魏若进行调整和安排。
另外魏若在石头村隔壁的白马村有一片沙地,如今承包给了石头村的人在帮她种植沙地红薯。
魏若如今的田产已经比校尉府多了不知道多少了,要是让云氏知道她的女儿在外头有这么多的田产,不知道会不会惊掉下巴。
魏清婉总是觉得魏若要跟她争宠,如果她知道魏若压根不需要魏家的宠后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魏若接管采篱农庄后,先见了农庄上管事的人。
魏若是以许禾右的身份来的,而农庄的主人是许柱山,庄子上的人便理所当然地以为她是他们的少东家。
魏若查看了庄子的账簿,确实问题一堆,但都是魏若之前都了解过的,所以也没什么意外的。
农庄里都是佃户,按照原本的规定,佃户每年每亩要交一百斤的租子。
往年收成好的时候,一年一亩能产三四百斤的稻子,交租一百,剩下的也够佃户家吃穿一年的。
但从前年开始,收成就锐减,去年亩产还不到二百斤,即便费通判家给大家免了一些租子,也没能彻底解决问题。
今年一波寒潮,又给本在抽条秧苗冻死了大半,导致农庄上下愁云惨淡。
魏若看完账簿视察完情况后,直接下令吩咐下去:“情况我都了解了,你吩咐下去,让佃户们把庄子里头的秧苗全铲了。”
听到这话,采篱农庄的管事的直接瞪大了眼睛,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现问题了。
采篱农庄的赵管事相对于余管事年轻不少,看着也就三十来岁的样子,正值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