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很稀少。一般只有贵族会从小学习青夷语以及识字。
在青夷这样的蛮荒之地,只要会识字,那基本上就可以当官了。
但实际上,人们对文字和学习普遍并不感冒。
乌穆猜想,这主要是和草原上的年年征伐有关。
预期学习文字,还不如在军队里凭借着自己的一身好本事杀敌立功。
而草原男儿多骁勇,便是乌穆兄弟,也都是征战沙场的能手。
年轻人也更愿意去参军杀敌,而非留守后方。这会被人当成是软汉,而羞辱辱骂。
这种情况不止是在青夷,在整个草原都极为的常见。
青夷人是马上的部落。
孩子们从小开始就骑在马背上,在儿时的游戏中,也多是扮演征战沙场的武士。尚武精神,可见一斑。
乌穆想到这儿时,长叹了一声气。
他又想到了他的老师,已经随着父亲一起埋葬的右贤王乌南顿。
乌南顿是这三十年来青夷最为重要的人,他带领着青夷人在适应草原生活的同时,也稳固了青夷人的生活生产模式。
也是他,改善了青夷的朝廷,甚至整个王庭。
让如今的青夷朝廷中,出现了一批文官。即使只是少数,并且也多是记录文书的小官,但这在从前都是由武将充斥着的王帐内,简直算是改天换地。
其中并非没有波澜,并非没有人选择反抗。
其实有,而且有很多人。其中甚至饱含了乌穆的亲叔叔,乌咸的亲弟弟、舅舅和妃子。
但这些人终究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单于的意志是不能被改变的。
这些人中,有的已经死了,有的还活着。
但无一例外,所有人对单于的敬仰与害怕畏惧再次加深。
而这次,父亲没有选择退步,而是紧紧的站在老师的身侧。
这就是乌穆童年时看到的景象。
他一直想要和父亲一样,成为这个国家的掌控者,令人畏惧的单于。
但其实他更想要的是,和老师那样,能够跟随他的意志,就像老师辅佐着父亲那样,有一个人能辅佐着自己。
当时,老师就曾经给他们布置过题目,是否要改变青夷原本的语言,而去普及更为简单而常用的语言呢?
曾经乌穆是坚决的反对派。
他虽然对青夷语并不喜爱,使用时也觉得多俚语,有些俗气。
但是那毕竟是他从小开始说的语言。
如果舍弃了原本就有的东西,这就让乌穆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而每当这种情境时候,他的弟弟乌骑却是个十足的叛徒。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