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犹豫,深夜辗转难眠,数次启笔又再度删去,沂雩今天还是决定将这番话说出来,即为读者朋友们最不想看到的一句话:
沂雩,不想写了。
可能许多人都会有过类似的经历:仰望天际时,凝视平静的湖面时,以及欣赏窗外的景色时,心中有时便会忽然冒出来一些灵感,甚至衍生出一个宏大的世界观,这时,也许便会想方设法的寻找一种载体将它记下,等待被点燃。
当这些灵感聚集得足够多时,一本书,一位作者相似的境遇,自然便成为了那一抹点燃一抹火种,也算是……素未谋面的导师吧……
第一部作品自此启笔,沂雩还记得,那时才刚过完十七的生日不久,屋外还是月中最皎洁的月光,沂雩就在早秋老家的书桌上,嗅着晚风送来的稻香,用手机写下了第一份千字大纲。
它不是冰元素。
那时的沂雩同大多数初入行的小白作家一样,第一本书的进度推进的无比缓慢,加之正处高二,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堪堪写出了两万字,达到首签标准,又花了一周的时间打磨,最终才内心极度忐忑的送审。
它不出意外的,没过。
人生不会也不可能是爽文剧本,没有系统和金手指(这也是沂雩为何并不喜欢,甚至反感系统和金手指的原因),没有可借鉴的前人,没有赏识自己的伯乐,有的,只有自己,和一次次将自己拍在沙滩上的浪潮。
只是这些寻常的过程,在压力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大的现在,大家都自顾不暇,也不会有人会去喜欢,沂雩能理解,甚至在写下此篇之前都已经做好了根本就不会有人看,甚至会直接划到底端写个章评便直接退出的心理准备,但沂雩还是打算将这些心底一直压着的话说出来,也算是……给个交代。
沂雩也淡忘了过了多久,再次凑足了五万字,反复看反复改,甚至一度拉下面子,从社恐变成社恐(因为脸丢得太多,也就已经麻木了),让舍友阅读提出意见。
那时也是蠢,大家都是高中生,能提出啥建设性意见?反倒是社死冥场面多了无数。
二签,意料之外的没过。
看到三签的二十万字,对大多数学生时代的人来说,连八百字作文都需要凑,那时的沂雩也没完全完成身份的转变,二十万,太过遥远,此处便是南墙,要么绕过,要么怀着将南墙也撞穿的勇气和毅力去完成那二十万,沂雩选择了前者。
所幸学生时代,最不缺的便是想法,沂雩总结失败的经验,第一本太过冷门,题材也过于深奥,而对一名什么都不是、毫无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将它写好并升华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沂雩提笔写下了第二本,剑走偏锋之作,在修仙世界走科技的路线。
此时,沂雩在写书的事基本闹得人尽皆知,其中也包括父母,沂雩硬着头皮,找父母要一台笔记本,虽然配置不高,但能满足日常码字就够了,因为它的到来,沂雩的创作也自此进入了快车道(相对),仙科从提笔到首签,只用了三天。
奇迹般的,仙科的首签居然过了,虽然在现在看来没任何价值,但当时的我却激动得第一次因为创作失眠。
仙科算是我完成身份转化的过程,每日稳步四千,半月后,首秀终至(十万),至于在该过程中,除了室友星子哥,基本就是单机,却还是傻傻的相信着页面上那句‘首秀前数据不参考’,怀着已经基本被磨没的热情,战战兢兢的点下了推荐。
第二天,首秀来了一千的量,十二条一星,其中不乏直接攻击我本人。
即使是截止至今天,这本书也只为我创造了四十二块六的收益,累计不会过万,但这些都不是沂雩关心的,哪怕仅仅只是有一人真正欣赏,沂雩也甘之如饴,没准会至少坚持到有一个结局,真正再次打垮我的,是否定,以及攻击谩骂。
直至现在,我也抱着删掉它的想法,曾经自己一字一句搭建起来的世界。
那种每次一点开,面对的便是惨淡到了极点的数据,以及只有攻击和否定的评价,对于当时的自己而言,根本没有一种现有的词汇能形容当时的心情。
‘窒息’,也许最精准。
沂雩至今也想不起来当时的自己怀着怎样的心情才继续下去。
也许连上天都看不下去了,沂雩的脑子里忽然便有了冰元素这个世界,一个与系统对抗,专注生活的世界。
启笔冰元素时已经是寒假,有了稳定更新的保证,当时情绪极度低落,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怀着怎样的心态,就将一个随便想出来的世界观完善成故事的。
或许是因为选对了主题,或许是吃到了寒假的红利,也可能仅仅只是因为吸引来了无数原神玩家而已,在签约的第二天,书就有了阅读量,这对一个单机了几个月的人来说,如久旱逢甘霖。等首秀的前一天,点评就已经能显示出具体数字和评分了,和稳定过千的阅读。
首秀,也是此书最辉煌的时刻,四天的量相加,便有近二十万,沂雩第一次感受到了现实中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