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兰月深以为然,“是啊,关键运到粮站,那么远的路,牛车不够,还得挑着,太累人。”
“不瞒您,老支书,我不想饿肚子,我想吃饱饭。很多社员的想法,跟我一样,都想吃饱饭。”
老支书哈哈大笑,“我也想啊,大米饭谁不想吃?以后玉米磨得细细的,做出来的馒头也好吃。”
“行,就这么办。”老支书笑道,应了下来。
村里一听老支书这么说,很多人都愿意多要粮食。
以前之所以交派购粮,是因为缺钱。
农民没有工资,也不能交易,所以只能把粮食卖给粮站。
现在卖平菇,村里有钱,发到社员手里的钱就多了,当然就不愿意卖粮食了。
老百姓文化程度不高,但也会算账,一致同意不交派购粮。
交公粮整整交了两天。
剩下的粮食,村委会留三成放在粮库里,以防明年招灾,颗粒无收,这些粮食就是救命粮。
剩下的,全部分了。
根据剩下来的数量,根据人头发粮食,当然了,老人和小孩的粮食少点,壮年多点。
因为没有派购粮,所以老人小孩每人分到六百斤的玉米,一百斤的稻谷。
壮年人,每人八百斤玉米面和一百五十斤的稻谷。
像宋兰月的娘家,吴翠花加上六个儿子,尤其是宋四刚上个月超过十三岁,加上吴翠花,就能分五份壮年人的粮食。
一家七口,分到了五千两百斤的玉米,九百五十斤的稻谷。还了从村里借的粮食,还剩下四千多斤。
当这些粮食运到家的时候,吴翠花哭了。
虽说平时吴翠花要强,但都是装给外人听的。
没结婚的时候,父亲当家。结婚之后,男人当家。
男人坐牢了,大女儿出嫁不管娘家,吴翠花内心还是慌的。
可看着粮仓里满满的粮食,吴翠花终于安心了,她不用担心养不活六个儿子,也不用担心六个儿子娶不到媳妇。
宋三刚擦擦额头上的汗,听到吴翠花的哭声,“妈,咱们家这么多粮食,你该高兴才是,哭什么啊?”
吴翠花点头,擦擦眼泪,“我就是因为高兴才哭的,我怕我当不了妈,我怕养不了你们,也怕没能力给你们娶媳妇。”
“现在咱们家有了这么多粮食,过段时间又要发钱,我心里有底了,不慌了。”
“发的钱,也在我手里,你们放心,我不乱花,我准备买砖买瓦,给你们盖房子,娶媳妇。”
宋三刚听到这话,心里五味杂陈,“妈,你以前不是挺向着娘家的吗?”
吴翠花面露尴尬,讪讪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以前我指望娘家给我出头,加上你姐能耐,家里不缺钱不缺吃的。”
“我也是个傻大方的,就经常把粮食和钱给娘家。你爸坐牢了,你姐出嫁了,不管家里。家里没粮食了,我去你姥姥舅舅家借粮食,他们就给我哭穷,一粒粮食没给我,也没借给我一分钱。”
“不仅如此,连口饭连口水都没给我吃,没给我喝。当时我一路哭着回来的,在那时候我就知道娘家是靠不住的。”
“你大姐那个人嘴里说得狠,对你们的教训下手也很重,但归根到底她没有害我们,看在你姐的面子上,老支书愿意把粮食借给我们,而且借的还挺多。”
“借着村里的玉米面,她们一家子才能活下来!现在分到这么多粮食,就算还给村里一些,还剩下很多。”
“看到这些粮食,我就放心了,你们兄弟六个还有我,都有着落了!”
宋三刚听到母亲的话,长舒一口气,“妈,我希望你说到做到!”
“但凡让我看到你把粮食和钱给姥姥和姥爷,我就告诉大姐。”
“以大姐跟老支书的关系,老支书绝对会把钱分给我们,不会再给你了!”
吴翠花一听这话顿时怒了,“我是你亲妈,你还不信我呀?”
宋三刚笑了笑,“你耳根子的软,我就怕姥姥和姥爷舅舅一来哭穷,你就心软了!”
“我希望你时时刻刻记住,当初在咱们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帮我们,我们就当没有这门亲戚。”
宋大刚和宋二刚也连忙点头附和,“妈,你把钱花在我们身上,给我们娶媳妇盖房子,我们媳妇还能帮你做饭,还能给你生孙子孙女。”
宋二刚也连忙说:“你疼我们,疼儿媳妇,疼孙子孙女,将来我们这些晚辈都疼您。你想想,我们六兄弟,六个媳妇,一家生三四个,这将近二十多个孩子,都向着您,是不是很享福?”
吴翠花之前没想过,此时听到儿子这么说之后,她仔细想想,顿时觉得那样的画面很美好。
“对,好东西不能便宜外人。”吴翠花点头,“咱们村子有老村长,还有你大姐,大姐夫那样的精明人,以后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从现在开始,大刚二刚,你好好干活,我托人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