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重生之乘风而起> 第七百八十二章 乔治·达尔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八十二章 乔治·达尔文(1 / 2)

“很简单。”周至说道“信息技术,说到底是为人服务的,那么请问,哪个国家的人最多”

“哈哈哈哈”李乐山笑道“那当然是中国和印度,但是要让信息技术为人所用,需要的是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数量,才是决定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决定性力量,我们不能用人口的数量代替代替人才的数量,肘子你这是在偷换概念。”

周至却继续摇头“我并没有偷换概念,以前的计算机,的确属于专业设备,需要长期学习后,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能使用。”

“但是随着个人电脑和个人操作系统的推出,个人电脑,现在已经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这个趋势的进一步加快,可以预见,个人电脑,其体积将会越来越小,存储量将会越来越大,运算速度将会越来越快,与通信技术将会越来越紧密,随身携带将会越来越方便。”

“这些只是硬件,而对于软件来说,其功能将会越来越全面,而界面将会越来越简洁,使用将会越来越简单。”

“李教授,您认可我这个推论吗”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问题。”李乐山也非常乐意和后辈讨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前景“而且你说这个通信技术,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和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将个人电脑变成真正的移动设备。”

周至对李乐山真是佩服,他的这个预测完全符合后来的技术发展趋势,看来这应该已经是行业大老们的共识,信息时代到网络时代再到移动通讯时代的迭代过程,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清晰地构建在他们的脑海当中了。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大胆地推测一下,将来某一天,我们人人手上都有一台信息设备,这台信息设备可以通过网络,就下载安装最新款的应用软件”

“有这个可能。”李乐山点头。

“那么如果这个软件系统存在bug,它最先会在那个国家发现”周至笑道“或者说,哪个国家的软件,最容易完成试用版的测验工作,最容易实现软件的bug暴露与修正,升级与迭代”

“当然是软件的使用者越多,就越容易完成这些。”

“对。”周至说道“我承认,技术人才是最重要的积累,有了他们,才能够做出产品。”

“但是任何产业都一样,存在一个从尖端走向大众的过程。”周至笑道“在起步阶段,比如现在,我们还属于落后群体,但是我相信这样的情形很快就能获得改观。”

“在人才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高新产业,注定会转移到为大多数人服务上来。”

“这个时候,在大家的技术背景都相差不远的情况下,决定信息技术产品先进性的关键因素,将不再是技术手段的高低,而是产品的场景设计与用户体验。”

“等到了这个阶段,大规模的用户测试和信息反馈,才将是决定一个软件受欢迎程度的决定性因素,谁拥有最庞大的客户群体,谁就将拥有先天的绝对优势”

“信息时代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单纯的技术竞争,技术竞争,终将让位于产品迭代加速度的竞争,和客户群体规模的竞争”

李乐山不由得茅塞顿开,一拍大腿“我这下可算知道老比的路数了”

李乐山毕竟是学术出身,背景是教授,也就是对前沿技术的发展门清,但是对市场应用等环节就有些把握不准。

其实微软借助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东风一跃而起,就是周至刚刚说的这条大思路的具体验证,而且即将推出的 nt,也和周至关于网络时代的描述相一致,属于应用层面上的具体同步。

对于李乐山这样的技术大拿来说,如果没有周至今天跟他明确指出,信息产业各要素的重要性,最终会调整为用户大于市场,市场大于产品,产品大于技术,技术大于人才,要自行悟通这个道理,怕还要二十年。

毕竟现在的主流认知还是完全相反的,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边,还处在人才大于技术,技术大于产品,产品引领市场,市场培养用户的阶段。

而周至将这个理论提出来后,腰杆就莫名的硬了几分,毫无疑问,中国将来必将成为最大的市场,将拥有最大量的用户,在产品设计,应用,测bug,迭代方面,将具备独有的优势。

事实上时代的发展也的确如此,不过在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今天,周至的话怎么听怎么像忽悠。

但是李乐山毕竟是严谨认真的学者,他不管理论看上去有多荒谬,只要你分析得有道理,符合严谨的模型运算逻辑,最终推导出来的结果他就会承认其合理性。

而且李乐山对微软的发展历程远比外人熟悉得多,这个成功桉例用周至的理论加以解释,那就不再是偶然性的,而是必然性的。

这也同样符合李乐山对微软的认知,只是以前的感觉是“我知道他必定会成功,然而我不知道他为何必定会成功”。

而现在的感觉就是“果然,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事物发展的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想到这里,李乐山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