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了些,温灵槐才发现。这些麦穗,可没前世她见过的那种,大多了。想来即便收割完了,得到的麦子也不会太多。
她慢慢皱起眉头,问道:“爹,这些麦子的穗头,怎么看起来都这么小啊?是品种不同吗?”
“肯定是不太一样的。你以前见过的那种,都不知道经历了几代的改良了。这个时期的麦穗,和以前的那些,自然是没办法相比的。”温思贤边看边道,“如今的朝廷,能够使用鼓励与强制两项手段。让全国都有麦子种植,已经很是不容易了。”
“还有不愿意种麦子的吗?那以前大家都吃什么呢?这儿也不适合种水稻吧?”温灵槐疑惑地问道。
在她的记忆中,麦子一直是面粉的主要来源。
日常生活中,除了吃大米,也就是吃面了吧。
“以前都是种粟的。”温思贤看了她一眼,笑道。
“粟?是小米吗?”温灵槐又问。
“是。”温思贤边说着,边抬步向前走去,“虽然粟并不见得,有多么好吃和管饱。但是你要知道,每种新事物的出现。都会有人持怀疑态度,而不敢进行尝试的。种植麦子,便是如此。”
“我明白了。”温灵槐点了点头,说道。
这时,他们也已经走到一位,坐在地头的老丈身边了。
温思贤蹲下身去,笑着说道:“老丈,您这一地的麦子,长势真不错啊。”
那老丈回头看了他一眼,又望向麦地,说道:“还行吧。我寻常没事了,就来地里转转。看管得仔细,它们啊,长得自然就好喽。”
“是这样。”温思贤又笑着问道,“只是您今日不准备收割吗?我看您是自个儿来的吧?也没见您带着镰来。”
“今日自然是要收割的。这一割啊,没个五六天完不了。现在的天儿,又阴晴不定的。如何还敢耽误?”那老丈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又看着温思贤,说道:“可惜家里就一把镰,年岁太久,木柄不能用了。我家大郎,就带着它去木匠那里,准备换个新的了。”
“怪不得呢。”温思贤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换个把儿,也简单。想来您儿子,也快回来了。”
“不行啊。人家木匠家里,也得割麦子不是?就留下一个小郎君在家里做活,有得等呢。”那老丈摇了摇头,又叹息道。
温思贤听得皱了眉头,一时也无办法,只得又走向另一家看看。
这一家,家里壮丁多,已经开始收割了。
温灵槐也跟着看了一会,发现他们家里人是不少。可也只有两把镰,估计也不好使,反正速度慢得很。
第三家地头上,则只有一个小姑娘坐在那里。看管着身边的两把镰,和一个箩筐。
温思贤又蹲下问道:“小姑娘,你家里人呢?”
那姑娘指了指背后,道:“都在那边磨场呢。我们家里地多,都是自己家一个麦场,不与别人家共用的。”
温灵槐也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果然见到不远处,正有一堆人在一块空地上踩场。
麦场,作为晾晒、脱粒的场所。地面自然需要平整、硬实,且光滑才好。不然,会损失许多麦粒的。
但是,他们也没什么好用的工具,主打的就是双脚。
这样一来,不仅慢,效果肯定也要大打折扣。
温灵槐以前没注意过这些,如今亲眼见了。只觉得他们不论收割的农具,还是速度,都惨不忍睹,不可直视。
温思贤拿起小姑娘身边的一把镰,看了看。
这把镰,虽然是铁制的,但是镰头过于厚实。虽然已经打磨过了,但这样的镰拿在手里,也定会非常沉重。
若是干活使用的话,估计不仅速度不会快,也会花费许多不该浪费的力气。
“怪不得刚才那家人,割麦子那么费劲呢。原来使用的竟然是这种镰么?”温灵槐看着温思贤,说道,“爹,这种形状也不行吧?镰头微微弯起来,不是更方便拦腰割断麦秆吗?”
“是这样。”温思贤站起来,又看向远处忙碌的众人。
说道:“这些农具,还是不太合理的。不然,两三亩地的麦子,也不必花费五六天的时间,才能割完。”
“关键是一场活计干下来,他们应该都会十分劳累。若真是因为地多麦子多,也就罢了。偏偏是因为这些,沉重又不合理的农具。”温灵槐叹了口气,说道。
“确实是。就算有力气,也该种在合适的地方。”温思贤点了点头,又迈步向前走去。
不知觉间,他们就来到了,正在平整麦场的地方。
麦场边上,还放了好些农具。
温思贤走上前去,对着一位正用双脚踩场的汉子,问道:“小哥,这么一块麦场,需要多久可以收拾出来?”
那汉子看了看他,答非所问,道:“您是哪里来的老爷?咦,也不像。你是哪个村子里的?”
想来是他觉得打眼一看,温思贤的做派像个老爷。可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