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休大败,最后气忧成病而亡。司马懿见状赶忙收兵,别人都不理解,司马懿解释道生怕西蜀趁虚来攻。其实司马懿担心得很对,面对着吴蜀联盟曹魏是很被动的,只能采取守势(吴、蜀两国国力尚可且都有天险,不是一下子就能怎么样的)。
葛亮同志准备出兵北伐,上表给后主刘禅,请求批准。这篇《后出师表》中的结尾写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句话是啥意思呢?也就是说作为臣子我自当尽力而为,但是非成败我是左右不了的!也就是说其实葛亮同志对北伐是没啥信心的。
但这样问题就来了:既然这样葛亮同志为啥还要劳师动众去北伐?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葛亮同志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北伐中原是典型的“以攻为守”,为蜀汉政权续命!
而这边曹真就向魏帝曹睿建议了,说自己
寻到一员大将名叫王双,那可是妥妥的“人肉坦克”啊,祈求陛下好好安排一下!结果曹睿一高兴,就封其为虎威将军兼前部大先锋。P民我每每读到这里都觉得十分奇怪:这是统兵作战还是搞散打呢?
陈仓口已经筑有一城,守城将领是司马懿举荐的郝昭。陈仓守军不多,只有约三千人,然而蜀汉大将魏延引兵猛攻数日却不能攻克!这充分说明了兵不在多,而在精;城池不在大,而在险。孔明得知消息后大怒,居然要诛杀魏延!这点着实让P民很不明白——魏延毕竟是蜀汉第二战将(要论资历他绝对是第一,因为赵云赵战神刚刚病逝),且胜负乃兵家之常事,因一时之失利而擅杀大将,这怎么看也不像是素来英明睿智的葛亮同志所为!
部曲靳祥前去两次劝降,结果一筹莫展。葛亮同志大怒,亲自指挥大军携带各种攻城器械猛攻二十余日,
结果损兵折将却一无所获。这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一向用兵如神百战百胜的葛亮葛神仙居然这次一败再败!难道是葛亮同志附加魔法值到时间了,现了原形?
葛亮同志两次派部曲靳祥前去劝降,这很有问题。靳祥既然和郝昭是旧交,那至少来到蜀汉已有数年(靳祥是西凉人,最晚也是葛亮同志第一次北伐时来到西蜀),然而到现在也无官无职,自己都不受蜀汉重用还怎能劝说他人来归顺蜀汉?这完全不合逻辑啊!何况郝昭现在是曹魏大将备受重用,他没有叛魏投汉的理由。何况郝昭一再大胜而己方粮草器械充足兵力上也无多大损失,外面还有强大的救兵,自己是妥妥占上风的,根本犯不着去投降弱势的对手。再说郝昭领兵在外家眷肯定不在身旁,如果其贸然投降自己的家眷肯定性命难保。综上所述,郝昭叛魏降蜀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
微的。
而且前番郝昭已经说明白了,葛亮同志居然又派靳祥再做了次无用功!可能各位大大会觉得这也没什么啊,其实这样做不仅损失了宝贵的战场时间(至少耽误了一天),而且还使得蜀军士气下降魏军士气上升,着实不明智!
随后王双援兵来了,葛亮同志派出两员偏将和六千军马,结果将亡兵损。葛亮同志又派出张嶷、王平、廖化三将出马,结果仍然是大败而归,去、张嶷还受了内伤。这次葛亮同志的调兵遣将很有问题——放着大将魏延不派,岂能不败?
同时《三国演义》写两军争锋就是武将单挑,就算有一百万军士也是作壁上观摇旗呐喊;一方武将单挑获胜,那基本上这方就要大胜仗。那还需要什么阵法?这种描写是最灌水的。
最后没有办法,葛亮同志问计于徒弟姜维。这就很奇怪了:师父居然还不如正在学艺的徒弟!姜维献
出一“诈降计”,葛亮同志采纳了,虽是“大计小用”(主帅曹真没死,中护军大将费耀成了替死鬼),但毕竟折损曹魏大将一员,此外还有五万大兵。看来曹魏是很容易中“诈降计”的:前番聪明奸滑如曹操者都中了东吴的“诈降计”,后者曹休也中了东吴此计,现在轮到曹真又中西蜀此计!
貌似曹氏家族有种“诈降计”的基因?
姜维的诈降计其实与周舫的一般,都破绽很多。姜维身为智谋之士,其投降曹魏本就疑点很多;同时葛亮同志待姜维不薄,姜维其实并没什么再次投降的理由。这技术含量比起当年黄盖先施“苦肉计”再施“诈降计”可要低多了!曹魏那里并非能人,曹真的中护军费耀就看出了姜维所谓“降书”的问题。当然了,费耀也不是很确定,所以建议自己带兵前去接应,舍车保帅,这样较为委托。曹真倒也不固执,便也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