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原来三国可以这么读> 第九十一章 大功告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一章 大功告成(1 / 1)

葛亮同志七擒七纵,终于彻底让蛮王孟获心服口服。葛亮同志兴高采烈地班师回朝,然而在泸水南岸又遭遇了磨难。原来是猖神和厉鬼作乱,必须祭祀,而且除了用“黑牛白羊”外,还得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葛亮手握数十万大军且南蛮也已臣服,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可谓是易如反掌,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发明并制作了“馒头”,以此来代替人头来祭祀,终于渡过泸水。撇开迷信成分不谈,P民我觉得葛亮同志还是蛮仁慈的!

这里有个小穿帮:文中提到葛亮同志的大军在返程途中路过永昌,“留王伉、吕凯守四郡”,这就很奇怪了!前文中提到王伉是继续留守永昌而其谋士吕凯则随军效力,因此此处穿帮明显;且前文说葛亮让降将高定当益州太守兼管三郡,难道此时就被罢免或另调他用了?但文中并没介绍啊!

曹丕新逝,孺子曹睿继位,司马懿成为托孤大臣,自告奋勇总督雍凉兵马。葛亮同志深知司马懿的

才能,很是忧虑。蜀汉中央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马谡同志就建议了:我们可以巧施“反间计”,大造司马懿的谣言,借曹睿之手杀掉司马懿!此计正合葛亮同志的心意,于是乎便被迅速接纳了。

但不能不说这个计策实施得非常蹩脚。葛亮同志派人在曹魏的首都邺城城门上张贴“反动告示”,这就很是奇怪——一般来说都是起兵了才贴此类告示,你司马懿还没起兵呢就张贴,有意义吗?而且造反给出的理由也是破绽百出:要知道曹睿当初是有贤德之名的,因此檄文中所说“素无德行”根本不成立;檄文中既然尊崇魏太祖曹操,那么就算造反也应该另立新君,然而檄文中根本没提到!

各位大大可千万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这可是有关革(zao)命(fan)总目标的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古话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你名都不含含糊糊还怎么能煽动他人追随你造反?

所以说这道檄文漏洞百出,P民我

非常奇怪依葛亮同志的智商怎么能批准如此低劣的东西?但奇怪的是曹睿得知此事后居然“大惊失色,急问群臣”!朝中立刻炸开了锅,分成了“拥懿派”和“倒懿派”两大派:“拥懿派”主要是武将集团,代表人物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大将军曹真;而“倒懿派”则主要是文官集团,代表人物是太尉华歆和司徒王朗。曹真是托孤大臣且又是大将军,因此在这方面的认识比较清醒,他认为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既然当初先帝托孤与其就是料定其忠贞无二;现在情况不明就派大军前去征讨,很容易假戏真做将其逼反,从而中了吴、蜀的诡计。不得说曹真的确是很有见解!

其实还有个原因曹真没有明说:司马懿足智多谋,如果贸然扳倒他会是曹魏的重大损失;而且司马懿人脉广资历老功劳大,贸然除掉他会引起国民的不满,容易引发朝野动荡。

曹真和司马懿同是辅政大臣,按理说如果扳倒了司马懿其政治地位会大

大提升。然而曹真在关键时刻据理力争,可见其胸怀宽广,为人处世光明磊落(P民我强烈怀疑华歆和王朗这两位曹魏的重要智囊并非对此漏洞百出之檄文毫无怀疑,之所以会异口同声要置司马懿于死地恐怕更多还是为了争夺权力)。

但对于司马懿是不是真的反了,谁也不敢打包票;最后曹睿没法,只好大打“炸金花”,亲率御林军去造访司马懿,看其如何反应。大大咧咧的司马懿还以为是皇帝来检查工作呢,率领数万野战军前来迎接,这下子谋反之名就彻底坐实了!在这里有个小穿帮:文中说司马懿率领数万部队来迎驾,但后面却说“司马懿果率兵十余万”,呜呼!曹睿赶忙派曹休前去讨伐,司马懿还以为是皇帝来了,赶忙俯首帖耳来接驾。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司马懿没有反心(至少现在还没),否则这样岂不是自投罗网?可惜人生阅历异常丰富的征西将四大托孤大臣之一的曹休居然没有看出!当司马懿得知传

言后大惊失色,幸好智商足够高;他赶忙单身一人来到曹睿车驾前痛哭流涕地解释,然而曹睿还是半信半疑,将司马懿“一撸到底”,开除了他。

葛亮同志得知司马懿被撤职,很是高兴,他开始积极准备北伐。这次出征他没有带上赵云——这倒不是其想像以往一样再施什么激将法,而是其觉得赵云年纪较大,生怕其从军上阵会出什么闪失。在赵云的一再要求和邓芝的协助下(邓芝主动要求担任副将)才同意。而这边魏帝曹睿得知葛亮同志来干自己,很是震惊,问大家谁敢抵挡?结果是从未上阵过的孺子夏侯楙坚决要求领命,而且口气狂妄,不可一世。这还不算,曹睿居然还同意了!

这就非常奇怪了!此时此刻能担当如此大任的人,除了司马懿外还有曹休和曹真。这二人久经战阵战功赫赫(特别是曹休),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用他俩中的任何一个人去抗衡葛亮同志都显然更为靠谱,然而,唉,真是莫名其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