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一轮红日从山头那边缓缓升起,探出了半个身子,沉睡了一整个晚上的江阳镇的居民都苏醒过来,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计奔波。
“瑶儿,前面就到了。”
“嗯!”
刘月瑶点点头,目光投向前方那一片高低起伏的屋舍,这里就是江阳镇了。
比她脑海里想象的还要繁华,热闹。
清晨的阳光温和的普洒在这遍眼都是的绿瓦红墙之间,那突兀横出的飞檐,那高高飘荡的商铺招牌旗号,那粼粼而来的车马,那川流不息的行人,那一张张淡泊惬意的笑容,无一不反衬出大穗王朝大众对泱泱盛世的得意其乐。
“怀洲正宗的灌汤包,蟹黄包,还有皮薄馅儿多的大肉包子……刚出笼的,要买快来啊……”
刚进城门,边上就有一家包子铺,门口有一伙计正放声吆喝,把一笼笼刚出锅的包子端出来,架在一张一米多长的木桌上。
桌子是镂空的,下边放着方形的铁锅,地下连接着炭火炉子,烧着锅里的水沸腾着冒出热泡,好让包子放在上边加热保温。
伙计揭开了最上面一只笼子盖,热气扑面,空气中顿时飘散开包子特有的香味。
路过的行人闻香立马围上了一圈的人,你三个我两个的买。
刘
月瑶被那香味勾得狠狠吞了口口水,昨夜吃的是野菜粥,今早赶了二十里路,吃的玉米饼在肚子里早消化完了。
这会子瞅见那堆得跟小山似的馒头和香喷喷的肉包子,只感觉自己前胸快要贴上后背了。
“瑶儿,馋了吧?哥去给你买俩大肉包去哈!”
刘长富说着,将牛车赶至边上,示意刘月瑶守着,就要去买,却被刘月瑶伸手拦住了。
“大堂哥,现在不急着吃,咱先去市集寻个好地位卖东西。”
一日之计在于晨,老百姓们安居乐业,早晨敢集的人肯定较其他时间更多一些。
她不能耽误。
何况,这买卖都还没开张,就要先花钱出去,对生意人来说,不吉利。她不干,更不要刘长富干。
刘长富的工钱,多数上交给贺氏了,身上的可是他自己平日省吃俭用辛苦赞的,用一个铜板就少一个!
刘长富执拗不过刘月瑶,只得先和刘月瑶去了镇子北面的大市集。
在路上,刘长富又细细跟刘月瑶讲述了市集条例的相关情况。
大意就是市集里边卖的大多是各种跟生活息息相关的,你来我往的,也可以说是物品交流地。
里面有常驻的各类摊位,摊主们都是要给官府定期交摊位税的,还有一些是
像刘月瑶这样,没有固定摊位,临时的,流动性比较强的小贩子们。
这类小贩子们都是镇子附近的农民,渔夫,猎人啥的……
隔三差五的来市集售卖东西,每一次占好位子,交纳一定的场地费就成。当然,这些临时的场地,必然是没法儿跟那些固定摊位比,人家长期在这里,交的租金高,摊位地段自然也好。
像刘月瑶这种临时进来售卖的,除非赶早,不然,能寻个角落就不错了!
江阳镇,每个月初一,十五这两天都赶大集,附近村子里的人,都会来这里买卖。
可惜今日是初二,他们没赶上大集。
好在场地费不多,刘月瑶交了五文钱,然后就跟着刘长富进入了市集,开始寻空位子。
这是刘月瑶头一回走进古代的市集,不免新奇,一双漆黑眼珠子发着光的四下打量着。
市集以一条十字路为中心。
东面卖的蔬菜,瓜果,家禽等,无疑就是古代的农贸市场。南面卖的是胭脂水粉,绸缎铺子,首饰玉器等,穿戴奢侈用品。而北面开的多半是铁匠铺,木匠铺,等一些。
刘月瑶要去是西面,卖的比较杂,锄头、斗笠、酒楼,茶馆,什么都有。
一路走来,各种农副产品,小物件,多的让她
眼花缭乱。
若不是身边这些川流不息的百姓们的衣着打扮不同,她真以为自己是走进了二十一世纪的农贸市场。
“瑶儿,那边有空位,咱去那块摆摊!”
“诶,好嘞!”
刘月瑶和刘长富天没亮就出发,可来的还是算晚了,兜兜转转了一圈后,总算在市集靠近外围的地方找了一块空地安顿下来。
刘长富在那里解开牛车上的绳索,将竹制编制物件品码放整齐,刘月瑶趁机抬头扫了眼四下。
这个位置有点偏,再看旁边的摊位上,也蹲着好多做庄户人打扮的小贩。
有的卖花生黄豆芝麻啥的,有的卖大白菜,或者扇子,簪子等小玩意,都是生活中最寻常可见的东西。
相比之下,自己这边倒是呼呼啦啦一大堆的竹制编制物,还算得上一个大商户呢,她暗笑。
“瑶儿,你先在这里守着,我把牛车拉倒街口去寄存!”
“好嘞,哥,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