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侯府。
姜婵坐在园子里摆弄瓶中海棠,指节纤细,一身素净,看着不过三十出头,鬓间却已生了白发,只隐约从骨像上看出年轻时的风华绝代。
风吹起来,她咳嗽两声,面色更惨白,竟一副迟暮之相。
丫鬟翠微想将披风搭在她的肩上,被姜婵拂开。
“我这破败身子,内里早就烂了,就这样吧。”
翠微红了眼眶,“夫人。”
若非夫人为这偌大永昌侯府辛苦操劳十几年,何故心力交瘁,尚且壮年就一副衰败之容。
一丫鬟走进园子,低头禀告,“老夫人叫您去前厅,说是,侯爷回来了。”
手中的金剪应声落地,姜婵猛地起身,因着急头脑晕眩,身形不稳,丫鬟翠微忙去搀扶。
她顾不上其他,抓着丫鬟问了好几遍。
“你说,谁回来了?”
“侯爷。”
姜婵睁大眼,万不敢信她那战死沙场十几年的夫君竟活着回来了。
刚到前厅,就听到里头一派欢笑之声。
“爹爹,这就是我们以后的家吗?”
青衫男人怀里抱着一名三岁稚童,另一只手牵着一名约莫十三岁的女童,闻言轻轻捏了怀中小儿的鼻尖。
“是啊,这是爹爹的家,以后也是我们的家。”
身侧紧挨着男人的女人似抱怨又似娇嗔,“你别老惯着他们。”
说着,女人又轻声道,“我到底是外室,名不正言不顺,别叫孩子们在长辈面前失了礼数。”
青衫男人柔声安抚,“她虽与我拜过堂成过亲,可与我相守十余年的是你,在我心里,你才该是侯夫人。”
“这些年苦了你了,那云通山清苦,你竟也住得惯。”老夫人开口道。
青衫男人笑道,“悠然自得罢了。”
忽然,老夫人侧耳,半边脸朝向门厅处,声音微抬,“韵娘为我永昌侯府诞下子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既然回来了,且安心吧。姜婵的身子坏了,大夫说撑不过年关,不必将她放在心上。”
青衫男人微微侧头,叫站在厅外的姜婵看清他的脸。
即便眼尾生了细纹,也一如当年俊逸。
是她的夫君——赵成舟。
男人脸上笑着,说出口的话,却叫人心凉。
“阿婵那人,太过守静古板,我虽不喜欢她,却也非凉薄之人,看在她为侯府操劳多年的份上,我自会礼重她,可再多的也没有了,我心里只有韵娘。”
这话换来女子歉疚又温柔的回应,“她到底是你的妻子。”
姜婵在厅外沉默听着,手里的帕子被狠狠揪着。
他们就这样旁若无人的谈论着,仿佛从未将自己放在眼里。
翠微急得骂人,“混账东西!当年分明是他跪在我们姜府大门前求娶的,如今又成了不喜欢!”
姜婵耳朵嗡鸣,早已听不清旁人说了什么。
心口堵得慌,喉间痒意涌现,竟是气急攻心,生生吐出一大口鲜血来。
“夫人——!”
翠微去探姜婵的脉搏,哭喊出声,“夫人过身了!”
初春。
外头淅沥下着雨。
姜婵倚在窗边,看着落雨无情打落枝头玉兰,跌入尘埃里。
她神情还有些恍惚,原以为身死魂消,没想到她竟重生回刚嫁进侯府第二年。
她十六岁出阁,嫁给青梅竹马的赵成舟。
新婚第二日,刚袭爵的赵成舟便奉旨出征,同年,战死沙场。
姜婵刚过门便成了寡妇,顾不上哀恸,就一力扛起永昌侯府。
这一扛,就是十四年。
却不想晃晃十几载,她一腔心意错付,到死都没落得个好。
翠微推门进来,“夫人,长随回来了。”
姜婵回神,淡声道,“进来回话。”
身着粗布短打的长随进门,规矩站在外间,隔着屏风回话。
“查清楚了?”姜婵问。
“是,小人来回不过一个时辰,据云通山的和尚说,每月侯府都会送去一笔钱,约莫五百两,一成添做香火钱,其余是存在庙中,自会有人来取。”
姜婵神色看不出什么来,“什么人去取?”
“是一对年轻夫妻,相貌都颇为不俗,似是在后山隐居,听闻男子姓赵,女子只知道叫韵娘。”
翠微出声道,“那云通山上住的莫不是老夫人的亲戚,先前听府上信客说,老夫人与那云通山都要有来往书信,频繁时半月便有一封。”
“啪——”得一声,姜婵扫落矮几上的茶盏,杯子在地上咕噜咕噜滚了很远。
“混账——!”
翠微吓了一跳,看到姜婵满脸怒容,低下头没敢说话。
他们夫人惯来温婉和善,何曾动过这么大的火气。
姜婵只觉得心里恨得要命。
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