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多拉位面的穿梭准时完成了,随着空间节点的波动,卫铿再度消失在虫洞中。在珠江区的人员眼里,卫铿从虫洞中离开就是回去度假去了,因为卫铿在虫洞张开前两个月就对各个岗位进行了请假安排。
所以在卫铿迈入虫洞前,不少人对卫铿说了“度假愉快”之类的话。
对于这样的祝福,卫铿只能苦笑加无奈“我这是度假吗一年在这边无休,返回到那边也要干活。二十一世纪农民工打工都能回一次家的。我什么时候能回一次主世界,无所事事一个星期呢”
卫铿的这些抱怨让旁观的时空集团感觉到与大多数穿越者相比,卫铿缺乏了“全心全意为位面开拓事业奉献”的精神。
这些对卫铿的负面印象积累,并不会得到卫铿的反驳。就如同二十一世纪老板们对“年轻人们堕落的不愿意早起”的负面评鉴,并不会得到当事人的修正。
那些热爱穿越的人,是热爱什么而卫老实在穿越中疲乏,则又是疲乏在什么地方名义上可以归类成工作的每日活动,积极的人是因为乐观,消极的人是因为心态不正所以只要调整心态就能解决问题
神州位面2204年九月,卫铿回来了,从高原的实验室闪烁出来后,马不停蹄的开始了新的工作安排。
卫铿在回来后的第三天,戴着草帽蹲在了戈壁滩东侧的沙滩中,手指上捏着一捧沙土,向其上轻轻地吐了一口唾沫感受着手里沙土的粘性。
而在卫铿周围,则是由大片沙荆类植物组成的绿色植物带。
这是沙漠土壤粘合剂作用后的沙土。通过渗透入有机物让沙土结块,从颗粒层面上改变土壤的结构
制备这种粘合剂的原材料很廉价,也就是包括秸秆在内的一些草本植物。
在南国,因为降水因素,植物纤维自然分解会让沙土板结化。而在干燥的西北,胡杨百年不死,死后百年不倒,倒后百年不腐。
自然条件不支持某个过程快速转换,人类应该思考加速某个过程,从而让自然恢复平衡。
在关中黄河流域水资源充沛的地方,西经联已经兴建了大量的反应池,对秸秆等原材料进行处理。通过西北方向专列运往荒漠地区。
这一套沙土固化产业链技术,虽然是卫铿从主世界内直接抄来的,但是并不是黑科技。在神州位面的二十年前,就有一些大学做过相关研究,就做出了粘合剂制造方法。只是啊出于成本,该项技术一直没有工业化运用。
只能小规模生产,成本就高的不可以接受。而现在即使是大规模生产,降低了成本后,也并没有竞争力。如果维持农田,一亩的成本依旧是高达万元。而且还是要持续投入的。如今的市场,似乎找不到商业理由去做。
而主世界,也是在23世纪后,随着机械化生产力的全面提高,信息网络让城市居民能够控制更广阔的外界区域,在人民日益增长土地支配欲望下,这种荒漠培植技术才出现了市场化可能。
不要用21世纪消费观来评判23世纪人的消费观,正如同二十世纪刚刚工业化的东方人不理解的几十年后会有“昂贵塑料小人”“几十万黄金卡片”这种玩意。而西北这一亩地长一年长不了几个草的东西,在23世纪恰恰是被城市居民们追逐的理财产品。
27世纪的卫铿家里也有那么一块地,全自动化管理。
这样地就如同“祖上留的现大洋”一样,想多买一块都很难咯。
就如同卫铿和卫锵虽然相互之间为这块地的产权没什么争夺,但两人都不允许这块地被卖。
卫铿、卫锵“这是祖宗基业,家破了才会卖。”
那块地表面上有完善的沙漠植被。四十七个金属塑料大棚种植园,可以用太阳能自给百分之五十的能源,当然也对接外界电网,而在地下的则是十六个五十米深度地下建筑,有着大量仓库。水源连接着地下河流。而且某些地下区域专门钻井到99米作为坟地。
各个时代的东方人虽然对一些消费品观念不同,但是还是有一些贯穿了时代的共性。而这种共性,卫铿两世为人体会的非常深。
储蓄有效的储蓄。哪怕自己用不完,但能留给后人做个念想。
而现如今,回顾历史。在东方的大部分民众中,“储蓄即为希望”的概念从来没有动摇过。这和西方“自由即为希望”有着极大的不同。
在21世纪,这两大概念发生了巨大的碰撞。西方社会丢掉了就业型经济,公民所谓的自由在“舆论轰炸”下变成了伪自由。而东方陷入了通胀“储蓄变成了伪储蓄。”
所以主世界当代在回顾第三次xxx全面核对摧的时候,认为一切在双千禧年第一个世纪上半叶就开始了。
卫铿是东方人,所以关注东方问题。也就是储蓄失效问题。
主世界近古史东方社会在双千禧年前,从一开始卖鞋帽的开放到后来几十年变成世界工厂。一开始的确积累的是资本,但后期达到了全球格局所能容忍的持有信誉上限,积累的只是外汇货币数字量。这个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