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 你放了陛下的鸽子,中途跑路了留下金吾卫和陛下大眼瞪小眼”
虞翠托腮,盯着正在大快朵颐的姜临渊发出灵魂质问。
西北战事结束后, 封侯拜相的封侯拜相, 加官进爵的加官进爵,衣锦还乡的衣锦还乡,但更多的是马革裹尸,战争造成的创伤不是鲜花着锦的荣耀可以轻易抹去的。所以明明郁景和姜临渊他们回到玉京差不多也有一年了, 但依旧只是领了个闲职挂名, 不是承德帝忌惮功臣, 不愿意让他们沾手朝廷势力博弈, 而是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着想。
郁景的整个青春都差不多奉献给了西北, 可以说他的半条命也留在了那里,他又是那种爱惜兵卒的重情重义之人, 他的身体没有死在战场上,但他的一半灵魂已经跟他的同袍们一起埋葬在了西北的风沙之下。功名利禄对他而言都是过眼云烟,再多的荣耀和恩宠都换不回他的同袍, 承德帝是很有同理心的一位帝王, 便不苛求了。
姜临渊的战争创伤倒不重,说的不客气一点,他哪里有什么战争创伤, 他才是给别人造成战争创伤的人好吗他简直就是天生的杀神, 说他是千年难得一遇的白虎将星那是美化魔改过的,郁景的人屠之名是因为他镇守西北二十余载, 如果连个人屠的外号都没有,那郁景这二十多年不都白干了吗可姜临渊的人屠名号不一样,他是因为嗜杀而被冠以人屠之名, 每次战争他都冲锋在第一线,建功立业是次要,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暴虐要在血与火中宣泄。
当年玉京那些人骂他疯犬,联合其他人孤立,欺负姜临渊,除了看不起姜临渊的出身,也是被揍怕了。姜临渊随便动一次手就能让他们躺床上三个月下不了床,要是让他不要命的去打,九条命都不够他玩的,畏其如虎。元贵妃肯松口让他去西北,那是因为当时的姜临渊跟人打架时已经留不住手了,出手必见血,他在失控。
姜家遭遇灭门之祸,除了被仇人构陷这一原因之外,姜家本身也有问题。姜家男子多偏执,认定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说好听点儿叫情深不悔,说难听一点就是精神病。但应该不是病理上的遗传,姜家的女儿们都很正常,姜家的男子虽然有时候行事偏激了一点,但总体还处于正常人的范畴,他们的偏执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坦然。
坦然面对自己的,坦然接受自己的感情,并极富行动力和执行力,但他们的坦然在这个以含蓄为美德的古代可以说是格格不入,甚至还被当成异类。姜家之祸,在于锋芒毕露,他们不懂什么叫做退却,从小到大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勇往直前,永不后退。
所以清正宽和的康家一直屹立不倒,刚正桀骜的姜家一朝倾覆,只剩了一个元贵妃苟延残喘,而她能活下来,也是因为康家暗中给她换了身份,才勉强逃过一劫。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她和承德帝相遇,一见惊鸿,浮沉多年,才有了那句“生女当如姜浮岚”。
姜临渊的失控源于幼时阴影,但他的应激表现不是脆弱,而是狂暴。他最恨别人侮辱他的母亲,碰上这种犯贱的,一开始只是揍个鼻青脸肿,后来就慢慢发展到伤筋动骨,再后来肋骨不断个十几根别想走。
一边是从小疼到大的亲妹妹,一边是挚爱唯一的亲外甥,承德帝夹在中间,跟猪八戒照镜子一样,里外不是人。
姜临渊憎恨永泰长公主,可他恨不起来承德帝,姜家亡于高宗之手,可元贵妃却嫁给了承德帝,不是不记得痛苦,而是承德帝他太好,连恨他都觉得是自己在犯错。当年姜家获罪,也就承德帝初生牛犊不怕虎,去向高宗求了情,还连累当时只是嫔位的太后娘娘被冷落了两年,他自己也被高宗厌弃,要不是怀德太子庇佑,他的幼年和少年时期只会更加的难熬。
虞家也是一样,根本无法迁怒,没有承德帝,也就不会有平西侯郁景,他唯一的愧疚恐怕一是先太子的病逝,二就是永泰长公主对姜临渊的迫害了。可他没有办法,他总不能真的让皇帝的亲妹,大晟的永泰长公主为一个普通的奶娘偿命吧而且对峙时永泰长公主咬死自己只是让人把驸马养在外边的那对母子给带回来,没说要他们的命,下面的人自作主张跟她没有关系,但杀手已经被姜临渊打死了,可以说是死无对证,于是就成了悬案。
双方这辈子都不可能和解,姜临渊真怕自己哪一天忍不住就动手掐死永泰长公主,为了不让事情走向无可挽回的地步,他主动请缨,前往西北杀敌。天生神力,武艺高强,再加上悍不畏死,飙升的军功意味着无尽的杀戮。郁景前期一直有意压制让姜临渊带队领兵的次数,就是因为他的嗜杀,他怕真的教出一个毫无人性的人屠来。
但在那次献俘回来之后,姜临渊就很神奇的控制住了自己的暴戾和嗜杀之意,不然要还是跟以前一样,郁景说什么也不会将西北两万骑兵全部交付给他。他没有认出虞翠,可那短暂的惊鸿一面,也足够让他回复部分san值,人的记忆有时会出错,但身体不会。
但姜临渊的这些“丰功伟绩”虞翠是不知道的,元贵妃不可能让自己的外甥的名声一直差劲下去,在姜临渊去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