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叔公领着金家商队,赫达日带着回纥护卫,一起从凉州城出发,已经过了十五日。
城内事态一日恶于一日。
官府虽然出台了限价令和限购令,但为时已晚,市集上早已买不到一粒粮食。
城内外的草地、树林,目之所及的野菜、果实等等,被饥民挖了个一干二净。
行走在街上,由于饥饿难耐,昏倒在地者,屡见不鲜。
城中有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不得不拖家带口,冒着死于兵乱的风险,向甘州和兰州迁移。
原本还不急不缓的李长史,被粮荒惨状惊得再也坐不住。
一方面,李长史以都督府的名义,向周边州府请求援粮;另一方面,他又亲自拜访了城中的大商户,恳请放粮。
然而,周边州府即便答应援粮,粮车抵达最快也要到一个月后,而且数量不多,根本不足以应付凉州城二十万人的用粮需求。
至于凉州城中的大商户,面对李长史时,皆是笑脸相迎,但是提起放粮二字,却两手一摊,只道无能为力。
粮价每一日都在上涨,对于那些商人来说,晚一天卖粮挣得的钱帛,要比辛苦买卖一年的所得还要高,如此一来,又哪有人肯现在放粮呢
又过了几日,周钧如往常一般,去互市署职事。
署中官吏,不少人面有菜色,但那些昭武九姓的官员,却人人脸色红润,丝毫瞧不出饥饿的模样。
周钧见状,轻叹一声。
过了一会儿,突然有胥吏冲进署廨,对周钧喊道“周监丞,不好了出事了”
周钧闻言一愣,接着问道“出什么事了”
那胥吏叫道“有饥民聚众,去往赈济仓了”
周钧连忙起身,叫上市署中的官吏,又带上武卫,赶往城中赈济仓的方向。
到了仓所的大门处,周钧朝远处看去,只见四周人山人海,数以千计的百姓聚在大门处,要求官府放粮。
而赈济仓的大门处,兵卒列阵以待,刀枪林立,弩箭待发,眼见双方就要爆发一场冲突。
周钧先是站在原地,仔细思索了一番。
接着,他拨开眼前的人群,慢慢向着仓所行去。
走到大门前,周钧见饥民群情愤涌,便开口喊道“诸位凉州城的百姓,请静一静,听某一言”
人们瞧见来了一位身穿青袍的官员,逐渐安静了下来。
周钧又喊道“某乃是武威郡互市署的监丞,周钧,周衡才你们当中可有领事人出来说话”
百姓面面相觑,最终推举了几位街宿和里正,出来与周钧对话。
数人来到周钧面前,纷纷诉苦道“周监丞,家中无粮,大家实在是活不下去了”
周钧点头表示理解,又对这些人说道“赈济仓乃是官仓,只有在天灾、抑或战争之时,得朝廷首肯,方能开启。擅自闯入者,无论缘由,皆是死罪,你们可知晓”
那几位街宿和里正纷纷点头,但又叫苦不迭,言道实在是饥饿将死,才出此下策。
周钧与他们交谈一会儿,弄清楚状况之后,找了一块高地,站了上去,对人们喊道“某家中也曾贫苦过,知晓饥饿难耐的痛楚。不过,请诸位安心,粮荒持续不了多久钧身为互市监丞,已向边疆邻国采购了大批粮食,足够凉州城数月之用。”
此言一出,人群之中反应不一。
有人相信周钧的话,认为互市监丞既然如此说了,那必定是有粮食了;但也有人质疑周钧的话,认为他不过是故意拖延时间,好打发众人罢了。
周钧见状,又说道“三日,再过三日倘若三日之内,互市之粮不入城,钧大不了落个罢官身死,也要开了这赈济仓,以解百姓之饥荒”
听了周钧这话,原本质疑的百姓,心中也慢慢安定下来。
一来,周钧定下了一个三日之约;二来,对方也明言,倘若三日之内,粮食不入城,即便拼个罢官身死的下场,也要开仓济民。
话说到这个份上,众人心中虽然仍旧存着疑惑,但也慢慢散去,只等三日之后,周钧实现诺言。
将聚众的百姓劝退,周钧长吁了一口气,看见躲在不远处、脸色阴晴不定的李长史,便走了过去。
来到李长史的面前,周钧先是唱了个喏,接着凑近前者,低声问道“倘若我没猜错,赈济仓中可是空的”
李长史闻言,浑身一个激灵,脱口而出道“你如何知”
见李长史急忙闭口,周钧又冷声问道“赈济粮去哪里了”
李长史看着周钧良久,最终叹气说道“早就被取走了。”
周钧“谁拿的”
李长史“河西军卒多,但粮饷不足,之前的两任节度使,为了填补军饷空缺,贪墨赈济粮,已有数年之久。”
周钧“所以,那日当我提及开仓放粮的时候,你才无论如何都不肯答应”
李长史“仓中无粮,又如何放我虽为凉州长史,但也是身不由己。”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