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
四百年后,我们热衷北伐的丞相正处于韩信当年的境地。
魏延同诸葛亮进言伐魏之道,其中重点提到“如韩信故事”。
建议诸葛亮兵分两路,先着人率奇兵于子午道杀出,而后自己带大军从褒斜道而出。
可见,当时韩信应当确实采取了这样的方法,这也的确是韩信的风格。
讲求正道,用兵谨慎的诸葛丞相显然是Hold不住这样的法子的,因此他拒绝了这项提议,兢兢业业堂堂正正的北伐,五次北伐五次失利,最后陨落五丈原。
很可惜,但却也并不难预测,毕竟五千年了,华夏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位“兵仙”而已。】
诸葛亮还没北伐,先知道了五次失利的结果,一时间沉默以对。
可是,他不擅长奇袭啊。
再者说了,现在的汉水跟四百年前的汉水,它不是一条汉水啊。
孙权听罢,很是不忿。
知道他北伐过几次吗?九次!
怎么只夸那个诸葛亮?
算了,九次失败好像听起来更冤种的样子。
刘彻对于后来几百年的事有点好奇但不多,更多是在看热闹。
怎么不听呢,要是真能在褒斜道大胜,那自己下令扩建的褒斜道不也史上留名了嘛。
后人真是不给他出名的机会呀。
【而且,刘邦麾下最擅长奇袭的灌婴并没有随同大军一起在后续的西部战场出现,反而一个人去了东边,更加佐证了也许那支奇袭子午的奇兵正是由灌婴率领的。
所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许不严谨,但是“明出子午,暗度陈仓”可信度应该还是很高的。
总之,由汉王国这位新上任的大将军谋划的第一场战争大获全胜。
汉元年八月,汉军出拔,一个月便占领关中,塞国,翟国灭亡,而雍国也只剩下了章邯带剩余残军困守的废丘这么一座孤城。
三秦彻底土崩瓦解。
这是什么快进键的加速战争方式啊。】
这效率,始皇帝听了表示非常满意。
如果打的不是他秦国的降将就更好了。
一番对比之下,觉得那时候秦国将领的战斗力似乎有点不够看啊。
好歹之前也是他大秦的将军,怎么一个月就直接给人掀翻了呢。
难怪之前天幕说章邯只能当名将守门员。
换了他他也不会选章邯做名将,实在是对比过于惨烈了。
【但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其实在这场史上唯一的胜利之中,地利因素也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韩信生于淮阴,这座如今可以算作是水乡之地,想来对水的掌控也出神入化。
而此刻的汉水还是条好汉水,沟通陇西和鄂西,孕育出那片著名的“天地大泽”。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这条发达的汉水水系,无论是韩信的军令还是后勤保障都能得以顺畅运行。
可惜,二十年后,一场武都大地震,天地大泽从此消失,汉水改道,从此再难运行大船。
坑死了一票后来者。
但却也铸造了韩信无人匹敌的战绩。】
原来是汉水改道了。
韩信在心里为刚才对后人的非议轻轻道了个歉,但歉意不多。
谁叫你不试试他的方法。
奇袭嘛。
汉水都没了还正兵推进,这简直是杀敌一千,自损一千二的打法啊。
算了,人家至少是丞相,还是有兵权的丞相。
不像他,是个将军,却是个没兵没权的将军。
管人家怎么打仗呢。
但萧何和刘邦却忍不住皱了皱眉。
武都大地震?而且只在当年之后的短短二十年后?
那不没几年了吗?
连汉水都给震改道了,天地大泽都震没了,这得是多大的地震啊。
想到震后的救灾赈灾的钱粮事物,已经开始头疼了。
但这种事,说了那些百姓也不会信,总不能强制让武都成为一座空城吧。
【这只是一个开始,汉军继续乘胜追击,灭韩国,西魏国王魏豹归服,殷王司马卯被成功策反。
短短八个月,汉军势如破竹,直接触及楚国本土。
或许大家要问了,项羽这时候在干什么?
啊,他正身陷齐国反叛的泥沼。
在汉国与齐国之间,他选择先搞定齐国,但项羽的手段过于残酷,反而激起了齐国反抗楚军的强大意志力,导致楚军在齐国步步沦陷,正给了汉军快速发育的时间。】
提到这件事情,刘邦忍不住冲张良夸赞道:“当日多亏子房去信,让那项羽坚定攻齐,否则胜负仍未可知呢。”
韩信却在心里撇了撇嘴。
也许让当时的汉王遇到些挫折,说不定能更顺利一点。
【八个月,原本的强楚竟然已显颓势,而各国依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