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宫。
气氛异常压抑。
往日里随处可见的寺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唯有几名女官在廊道下行走,但也是神色匆匆,根本不敢在原地停留。
陆离手持一杆铁马戟,腰悬百炼环首刀,骑着黑鬃马,与赵云一同守在殿外,犹如门神一般。
说起来,少帝也是一个可怜人。
虽然贵为帝国继承人,但一降生就被送到一名道术非凡的方士家中寄养,好不容易熬到十岁,躲开了早夭的命运,回宫面见生父生母,却不被灵帝所喜。
至于原因,轻佻无威仪。
一个仍在襁褓便被送出宫、自幼长在道人之家的孩童,能有什么威严?好不容易熬到灵帝驾崩,尚未来得及登基,就碰上了乱军血洗南北两宫,被迫钻密道逃亡北邙,流落荒野,其间,两个最大的依靠全部殒命——
何进、何苗。
一人死于十常侍之手,一人死于北军刀下。
陆离觉得,此时此刻,刘辩这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也不知道该恨谁。
十常侍?
若非他们护送,恐怕已被杀红了眼的乱军一刀劈死。
士人?
若非这些人支持,皇位早就由董侯刘协继承了。
不久前,陆离奉诏再度入宫面见少帝,纵使恪于礼节,没有抬眸直视对方,但仅仅是匆匆一瞥,还是看出了他眼底的恐惧。
当时,大殿之内,一片空旷,一道瘦小的身影坐在与身形绝然不相配的巨大御座上,不仅没有让人感受到的威仪,反而,愈显惶恐和无助。
“兄长,在想什么?”
这时,赵云突然出声打断了陆离的回忆。
“在想朝堂局势。”陆离低叹一口气,说道:“没有了大将军何进,以及车骑将军何苗的拥护与支持,少帝如何撑起大汉岌岌可危的天下?”
事实上,有句诛心之言陆离一直没说,担心赵云会因此而心生芥蒂:不仅是朝堂公卿,放眼天下十三州,有几人还把汉室当回事。
“待丁公入雒匡扶社稷,一切都会好起来。”
赵云言语中透着笃定。
对此,陆离只是点了点头,没有正面回答。
相比于董卓,丁公确实没什么野心,无非是想位极人臣,像什么夜宿皇宫、另立新帝之类的祸事,决计不会做。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最迟后天清晨,主公便会率领狼骑抵达雒阳。”
“能有什么意外?”
“也是,文远兄亲自北上,传递太后懿旨,谁能挡住他。”
随着两人的交谈,夜渐渐深了,北宫被漆黑所笼罩。
一夜无事。
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尚方监渠穆接替了守殿门一事,陆离与赵云离开宫城,前往附近的官寺休息。
其间,潘明派人来传递了一些消息:奉车都尉董旻秘密入京,早些时候从中东门离开,另外,袁绍与袁术两兄弟连夜出府,一人亲自坐镇西园,一人入北军驻地。
毫无疑问,对于选择维护汉室的他们来说,这些全是坏消息,但陆离并没有被震住,他早已料到昨天看似平静夜晚,各方势力都在做着最后的筹划,毕竟,诛杀十常侍这个口号现在还好用。
当然了,可一可二不可三,董卓入京是士人集团的最后一次机会,若再不成事,地方诸侯就会亲自下场,届时,诛杀的对象会换成袁隗一党。
西凉、并州。
如此一来,就要看谁先抵达了。
要是丁公抢在董卓前面进入雒阳,一切都无需担心。
按理说,应该驻扎在河内的并州军率先抵达,一是,相比于西凉,并州距离雒阳更近,二是张辽亲自传递消息,速度肯定比董旻快。
只是,实际情况会如料想的那样顺利吗?
陆离对此把握不大。
首先,他不知道董卓现在究竟在何处,但很有可能已不在西凉,而是找了个靠近雒阳的地方,静观时变。
其次,丁公匆忙奉召入京,准备肯定不足,势必要留下一部分士卒提防外敌,若是两拨人马在路上打起来,可能会不占上风——
飞将吕布确实无敌,但董卓纵横西凉十余载,麾下怎么可能缺少猛将、谋士?
武有郭祀、李榷、华雄、牛辅等虎士,文有李儒、贾诩。
正因为如此,陆离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坚守雒阳,坚持到丁公赶来。
既然如此,当务之急就是联合城内、周围可以动用的军事力量,御敌于关外,在此期间,还要看住城内的士人集团,使他们不敢随意妄为。
就在陆离暗自琢磨时,赵云愤恨出声:“西凉董卓虽拥强兵,但千里行军之后,十足必定疲惫,如袭之,可擒也!”
“兄长,可与我一支骑军击董!”
话落,赵云看向陆离,因为张辽离开雒阳之后,官位高、年龄较长、深受少帝信赖的他成了主心骨。
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