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府衙附近有个卖日常生活物品的杂货铺子, 占了连着三间临街的门脸,瞧着颇有些规模。
林晔亭让其他人就在府衙大门旁边的巷子口拐角处等着, 他抱着林岁晚去杂货铺子里采买一些东西。
林岁晚很开心。
她最喜欢跟着祖父去买东西了!
不过祖父这回却并未购买米粮肉蔬, 倒是仔细挑选了一藕粉、一青绿、一藏蓝的三匹上好的细棉布衣料。
并让伙计用麻布皮子给好生包了起来,说是要送人用的。
接着又去买了两坛好酒,一包饴糖,一包冰糖, 一包红枣, 两条熏肉。
同样也让伙计用竹编的网眼框子给装好了, 也说是要送人用的。
买好了送人的东西后, 林晔亭才带着孙女去了隔壁的点心铺子, 给她买了一匣子八种糕饼混着装的点心。
这一通采买了下来,林晔亭给出去的一片金叶子,就给只找了五两的碎银子回来。
林岁晚抱着点心匣子, 跟在提着大包小包的祖父旁边,猜测问道:“祖父,咱们是要去枣花村投奔亲戚么?”
林晔亭闻言扯了扯嘴角,嫌弃嗤笑道:“投奔?嘁……, 那人四肢不勤, 五谷不分,养活自己都难,估计是没耐让咱们投奔的, 不过既然来了北疆,总得去瞧瞧他过得怎么样才好,也不知如今是死了, 还是尚且活着呢?”
“……”
林岁晚大概已经猜到了祖父说的是谁了。
心想也不知道自家那位外祖父是什么样的性子, 竟然叫祖父这般地不待见呢。
*
枣花村位于平城与兴和县县城之间, 据说是个地理位置极好的大型村落。
林晔亭一行人只打听到了枣花村的大概位置,可具体该沿着哪条路走,却还是不甚明了。
不过好在平城南门外,正好停着有一辆往返于平城和枣花村的牛车。
那赶车的老丈,家就住在枣花村里。
他只收了林岁晚他们十八个铜板,就答应专门.52G,g.d.给他们带一回路了。
夕阳西斜,霞光似锦。
树影婆娑的乡间小道上,体格健壮的大青牛正拉着铺了稻草的木板车骨碌碌前行,那青牛脖颈上挂着的铜铃发出一连串的叮铃声,在宁静的田野里又急又响。
林岁晚跟祖父、兄长一起,挤挤密密地挨着坐在了车板上。
赶车的老陈头穿着一身蓝灰色的粗棉布夹袄,花白稀疏的头发都梳拢在了一顶破旧的羊皮毡帽里。
老陈头很是健谈,都不用别人问,他自己就将自己的家境出身都倒了个干净:“说起来,老朽祖上其实也出自盛京呢,只是早些年被前朝昏君给发配来了北疆,繁衍生息到如今已过了有八代人,算是彻底扎根在了枣花村。”
老陈头见林晔亭等人容貌气度皆不凡,便又好心宽慰道:“北疆好,不比盛京差!咱们枣花村也好,背靠青山,面朝大河,更是个好地方!枣花村人姓什么的都有,也都还算和气友善,不像隔壁李庄似的,排外得很呢。”
大青牛农忙的时候帮着拉犁耕地,农闲的时候帮着拉车挣钱,一头牛便能顶两个壮劳力使,比老陈头那三个亲儿子还受老陈头看重呢。
他手里拿着一根用羊皮编的短鞭,却半点也不舍得往大青牛身上抽打。
见它不听话想要去路边的菜地里捞嘴,也只是赶忙扯住了牛鼻绳往回拽,嘴里“嘿啰!嘿啰!”地大声呵斥。
等到走过了那块长着小嫩苗的菜地后,老陈头才又好奇问道:“兴和、荣和、昌和,三县加起来地头可不窄,你们怎么就想到要来枣花村安置了呢?是户籍官帮着随意选的么?”
林晔亭开口回答道:“倒也不是随意选的,我妻子的兄长十二年前也被贬来了北疆,正好就定居在枣花村,老夫带着家小人生地不熟,打算暂时先投奔他去。”
“十二年前?!”
老陈头闻言十分惊讶,思索片刻后,恍然大悟道:“你们要去投奔之人,难不成是赵默,赵先生?”
林晔亭眯了眯眼,语气平淡道:“在下妻兄确实姓赵,名默……”字拙言,号黑狗狂人。
“哎呦,怎么不早说,原来是赵先生的亲戚啊!”
老陈头很是高兴,挥着鞭子在空中抽得噼啪直响,大声吆喝道:“赵先生家就住在枣花村东边,很快就到了!……嘿啰!嘿啰!你这懒畜生,走快些,莫要再耽搁功夫去糟蹋别人的庄稼了!”
林岁晚摇摇晃晃地坐在车板上,啃着一块新鲜的牛舌饼,忍不住在脑海里设想了好几个与外祖父重逢的场景。
场景一:
破旧的茅草屋篱笆院墙里,一名穿着粗布麻衣的沧桑老人,看见他们后喜极而泣。
从此,他祖父用金叶子买来的米粮不仅要养活自己的儿子媳妇孙儿孙女,还要再养活一个十二年都不曾见面的妻兄。
场景二:
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