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九年四月三日。
朝廷正式颁布关于孔圣人的一系列变革内容。拆毁孔子塑像,废除孔子王号改为“至圣先师”,改大成殿为先师庙,废除儒家其他先圣公侯伯子男这些封号,缩减祭孔次数和祭品数量。
内容公布,立马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每一项内容,都让很多人不满。因为这项改革让孔圣人的地位大大下降,光是大成殿改为先师庙,就有非同一般的意味。大成殿以殿为名,就是孔圣人的地位和皇家是平起平坐的,只有皇家才能够使用殿。现在不允许孔圣人使用殿这个字,改为先师庙,直接让孔圣人的地位低于皇家。
大礼仪之争就是皇权对于儒家道统的胜利,这一次又对于孔圣人开刀,不少传统读书人岂能满意。
“大胆。”
“圣人的塑像谁敢动。”
国子监。
朝廷公布孔圣人变革命令之后,第一个动手的地方就是国子监。因为国子监是大明读书人最高学府,这些年经过整顿之后,国子监的学风学貌也是焕然一新。多少读书人都以在国子监读书为荣。
读书人越来越多,勋戚后人、官员子弟,也不敢跟以前一样放纵。
读书人多,硬骨气也多。
朝廷要拆除孔圣人塑像,很多学子是反对的。毕竟那可是他们常年祭拜的对象,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孔圣人的塑像怎么能拆毁。
因此这些国子监学生堵住了朝廷拆除孔子塑像的队伍。能在国子监读书的,大部分都是通过了举人考试。这些人已经初步拥有了做官的资格。再说这些读书人成绩都很好,未来成为进士的可能性很大。是未来大明朝统治阶级的一员。因此对这些读书人,就算是朝廷派下来的官员,也不好强制性的动手。
“怎么,你们要造反?”
“学生不敢。”
在一片闹哄哄的环境当中,有个人走了出来,冷哼一声,扫了一眼这些国子监学子。
国子监学生看到来人都是躬身,没有一个人例外。
因为说话的是,国子监祭酒杨慎。杨慎是国子监直属上司,更是正德六年的状元,是天下公认的大才子。这几年整顿国子监学风,杨慎是下了大力气的。这些国子监学生在杨慎面前当然不敢造次。
“学生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拆除圣人塑像。”
“朝廷邸报,你们没读过?”
“学生读过。”
“那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祭祀乃万事之表,不可有丝毫马虎大意。我问你们,你们谁真正见过孔圣人?你们谁敢保证圣人塑像真的和圣人一模一样?甚至谁敢保证圣人塑像和圣人相似?若是有偏差,那么你们祭拜的是谁?是圣人吗?现在你们谁站出来说,保证圣人塑像和圣人一模一样,你们祭拜的就是圣人本人,那么我现在就去请皇上撤回圣命。”
杨慎扫了一眼在场的这些学生,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和杨慎对眼。
这几年朱厚熜支持朝廷几个部门办自己的报纸,因此翰林院、国子监这些机构都有自己办的报纸。国子监这些学子目前都是意气风发,平时在翰林院、国子监的报纸上也都是指点江山。
因此他们轻易是不会屈服的。
只不过面对杨慎这样的大才子底气不足。
读书人推崇的就是学问,杨慎是天下闻名的大才子,在读书人当中地位很高。今天如果是其他官员站出来,效果就不会这么好,但杨慎就可以。
“圣人是天下读书人之师,乃至圣先师。以往大家尊崇圣人,给圣人附加了很多不同的封号,甚至给圣人加了王号,这完全是多此一举。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不贪图功名利禄,只愿意当天下之师。圣人最重礼仪,岂会愿意后人给他加王号,混淆礼制。如今朝廷准备拨乱反正,让圣人重新以至圣先师出面,大家应该高兴才对。”
拆除孔子塑像,说的简单,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毕竟大家都习惯了孔子塑像。
突然之间要拆除孔子塑像,对于读书人来说,就是冒犯孔圣人。一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朝廷命令下来,他们并不一定就会听。
所以拆除国子监的孔子塑像,就变得尤为重要。
全国都在看着。
国子监的孔子塑像,历史悠久。且国子监作为全国最高学府,地位也特殊。朝廷能不能拆除国子监的孔子塑像,直接影响全国风向。
拆是一定要拆的。
要不然杨慎也不会亲自出马。
“都让开。”
气场十足。
四十二岁的杨慎,前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嫡长子,正德六年的状元。以往是学问出众,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是闻名京城的才子。后面给皇帝当老师,还亲眼观看过明葡战争——屯门之战。受到朱厚熜的影响,杨慎这几年广泛阅读其他国家的书籍。大明朝开海之后,大量外国书籍流入中国,包括欧洲国家的书籍。杨慎看这些书籍眼界大涨。
且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