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没有任何退缩。
直接反击。
反正蒋冕和王时中的关系,本来就不怎么样。
然后对朱厚熜道:“皇上,臣的意思是太常寺掌我朝礼仪,完全可以并入礼部。等国子监负责科举考试,到时候礼部就少了很多事情。难道堂堂礼部要无所事事?有了太常寺并入礼部,正好可以给礼部更多的工作。而礼部原来一些机构,可以转到国子监,建设国子监,补充国子监的实力。这样裁汰太常寺,不是很好的事情吗?太常寺的工作不会耽误,礼部也不会无所事事,国子监的建设短时间之内可以更上一层楼。”
“王侍郎,你这是要裁汰存在九百年的太常寺,你这是要更改祖制。”
朱厚熜在上面并不关心蒋冕和王时中之间的嘴仗。
蒋冕能力是有的。
特别是在内阁这么多年,虽然脾气有些冲,但处理事情井井有条,绝对不会耽搁朝廷大事。这方面朱厚熜还是很欣赏蒋冕的能力。杨廷和此人爱惜羽毛,但因为本人能力很强,所以对于那些工作能力比较差的官员,也不是很喜欢。
因此杨廷和提拔的官员,都是节操比较好,能力也比较强的官员。
当然爱惜羽毛,所以在性格上比较执拗,很是认死理。
像蒋冕就是如此。
谨守各种礼仪,对于祖制也是非常维护。
不过他们之间的嘴仗,不影响朱厚熜的判断。朱厚熜想了想,王时中的提议还是不错的。把太常寺并入礼部,这样就少了一个部门。千万不要小看少一个部门,好处是非常大的。
太常寺,这可是非常重要的机构。
太常寺卿是小九卿。
这样的部门,什么都是齐全的。上上下下都要配备足够的人马。可是把他并入到了礼部,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只是礼部的一个机构,到时候就用不上这么多人。也用不上那么多的办公经费。
再从吏部分割一些人,补充到国子监。这样对于国子监的建设也是好的。就算不是直接补充到国子监,把他们散出去,到地方担任学政,也是一个好办法。
因此朱厚熜道:“王侍郎认为还有哪些部门可以裁汰?”
“尚宝司。”
蒋冕在下面皱眉。
自己和王时中还在辩论,可是皇帝都没有插嘴。直接就问王时中,还有什么部门可以裁汰。
这态度太明显了。
“尚宝司怎么裁汰?”
“皇上,同样可以并入礼部。尚宝司掌宝玺、符牌、印章之事,到了现在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这一点我想满朝文武都知道,以至于尚宝司卿,已经成为了官员一个跳板,却对于朝廷完全没有用处。这样的部门留着也没什么用处,还不如并入礼部。”
尚宝司以前倒是很重要。
毕竟是掌管朝廷重要印玺的,就连皇帝的玉玺都是尚宝司保管。但到了现在,朝廷重要的印玺,都在自己部门掌握,岂能让尚宝司管理。
更不用说皇帝的印玺,哪能让你一个部门掌握。
以至于到了现在,尚宝司需要重要印玺的时候,反而是先要去申请。也就是说尚宝司到了现在一点用处都没有。尚宝司卿别看是一个小九卿,但真正的权力还不如六部正五品郎中。和其他小九卿更是不在一个等级上。
“你这是要把什么都并入礼部。”
“皇上,关于制定朝廷礼仪的机构,都可以并入到礼部。礼部的存在就是为了朝廷制定礼仪。至于尚宝司这种,作为朝廷重要部门,却是无所事事,留着无用。要么直接废除,要么并入礼部,让礼部管理。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适合的办法。”
“还有吗?”
“有。”
王时中看朱厚熜感兴趣,因此越来越兴奋。
经过这一次的事情,王时中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什么都比不上皇帝的宠信。皇帝才是决定一切的,皇帝的态度决定臣子的未来。朱厚熜宠信王瓒的时候,王瓒他们在朝中几乎是横着走。当皇帝取消了这种宠信之后,王瓒他们在朝中几乎是举步维艰。要不是如此,这一次王瓒也不会冒险,冒着得罪很多官员的风险,也要提出裁汰朝廷部门的建议。
王时中可不是那些“迂腐”的清流。那些清流不仅自己不会“谄媚”皇帝,更看不起“谄媚”皇帝升官的人,给这些官员冠以“佞臣”的名字。
只有升官,才能够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
现在很明显,皇帝对于这件事情是非常感兴趣的。既然皇帝感兴趣,王时中就不能放过这个好机会,重新获得皇帝的信任。
因此王时中很积极的道:“皇上,臣认为苑马寺的存在也没有必要。监察马政,有兵部、太仆寺、都察院,并不需要苑马寺。苑马寺这些年也不敢真的管理马政,朝廷管理马政都是派出都察院御史或者是兵部直接监察。苑马寺的存在,反而分散监察力量,且因为监察部门太多,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反而不利于监察。臣请裁汰苑马寺,以后马政监察,就交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