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明朝大昏君> 第324章 207 丝绸之路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4章 207 丝绸之路2(2 / 4)

土鲁番第一次攻占了哈密之后,原来臣服于大明朝的哈密部落就来到了甘肃。陕西总督安置这些人在甘肃生活。等到朝廷想要收复哈密,要这些原来的哈密部落一起出兵的时候,哈密部落是果断的拒绝了朝廷的要求。朝廷很意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派人去调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调查就发现,哈密部落在甘肃生活的乐无忧,真正的乐不思蜀。相比起他们在哈密时候的生活,甘肃这边的生活简直是在天堂,生活质量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哈密部落并不愿意回到哈密,愿意继续留在甘肃生活。后来朝廷收复了哈密,哈密部落再次拒绝回到哈密。哈密还是西域比较富裕的地方,可是哈密部落都不愿意回到哈密,可以想象其他西域部落的生存情况。

“嗯。”

杨一清这么说,朱厚熜还是相信杨一清。

虽然杨一清也是有私心的,依旧是在保陈九畴。但在边关问题是,杨一清在朝中是一个权威,对于边境情况最为熟悉。杨一清说的不少部落重新依附大明朝倒是真的。

这两年有不少部落,因为和土鲁番出现矛盾,投奔大明朝。都被安置在了甘肃、陕西一带。

对于土鲁番来说,这样的打击不小。

因为土鲁番人口少,每一个人都是很重要的。自己管理范围内的部落投奔大明朝,会严重打击土鲁番的实力。

“皇上,臣反对继续封锁土鲁番,臣认为应该通贡,应该开市。”

蒋冕、杨一清说完了之后,大家普遍是赞成他们两个人的观点。

一些不熟悉边关事物的大臣,就算是为了大明朝的脸面,也支持强力打击土鲁番。而不是和土鲁番这种小部落做生意。

此时兵部尚书汪鋐开口。

却跟其他人的看法完全不一样。

朱厚熜看向了汪鋐。本来朱厚熜也倾向于杨一清的看法,朝廷应该继续打击土鲁番,削弱土鲁番的实力。没想到汪鋐却有不一样的看法。

“说说你的想法。”

这可是涉及到大明朝边疆政策。

朱厚熜必须要听各方面的意见,这样才能够判断哪一个最为合适。汪鋐不是一个信口开河之人,他既然反对目前对于土鲁番的政策,肯定是有自己的主张。

“皇上,土鲁番这些年能够在西北扩张势力,能够占据哈密,是因为我朝在西北没有了以前的统治力,而不是因为土鲁番实力多么强大。现在土鲁番还期待和朝廷通贡,期待朝廷在边境开市,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可是一旦没有成功,他们必然会频繁的犯边。到时候甘肃一带的压力会陡然增加,朝廷必须要在甘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然肃州到京城四千里地,我朝又丢失了河套地区,因此后勤压力会很大。以我朝目前的财政情况,长时间支撑西北战场,花费太高,压力太大。一旦我们陷入和土鲁番长期的冲突当中,会直接影响朝廷其他的事情。特别是大同、宣府、榆林对抗鞑靼右翼,还有辽东、蓟州筑城的计划。对于大明朝来说,这才是当务之急,也是必须要完成的事情。西北之患,只是微不足道的小隐患。朝廷解决问题应该要有先有后,先解决鞑靼右翼,解决筑城问题,稳住京城安危,其他问题都要靠后。为了完成朝廷最重要的事情,这个时候朝廷应该是稳住西北,稳住土鲁番。”

朱厚熜挠挠头。

手底下的大臣,出现了纷争。

朱厚熜听杨一清的话感觉很有道理,可是现在听汪鋐的话也是很有道理。

杨一清是想要继续打击土鲁番,未来可以一举拿下哈密,甚至击溃土鲁番,控制土鲁番。为了这个目标,应该是困住土鲁番。这是一个很积极的防御策略。

汪鋐的意思是,先稳住土鲁番,解决鞑靼右翼,解决草原之患。最后再处理土鲁番,事情要有先有后。

感觉都不错,都有道理。

在朱厚熜举棋不定的时候,杨一清和汪鋐开始了一番论战。两个人都是领兵打过仗的,都是非常有能力的官员。两个人都是为自己的战略辩护。

从对手、兵力、后勤各方面进行分析。

很快吏部尚书王宪也加入进来。他们三个人都是熟悉兵事,开始辩论之后,其他人都很难插嘴,因为其他人在兵事方面都差了很多。

朱厚熜静静地听着。

听了好一会,朱厚熜道:“杨卿。”

“皇上。”

“若要解决土鲁番,朝廷需要派出多少人?”

“不少于十万人。西域情况纷杂,土鲁番和东察合台汗国关系紧密,都是察合台汗的后裔。因此想要彻底解决土鲁番,朝廷最少需要出动十万军队。”

“出动十万人,需要动员多少民夫?”

“西北地区调动部队不容易,粮食供应更困难。十万人当中后勤兵大约需要三到四万人,还要配备不少于二十万的民夫。这不包括后面省份要调动的民夫数量。”

杨一清给朱厚熜大致算了一下。

朱厚熜点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