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
自从开始大礼仪之争之后,整个朝廷都处于诡异的状态。
礼部遵从朱厚熜的意见,拿出了追封兴献王的方案,而内阁却表示无法奉召。其他大九卿、小九卿,真正出来说话的人不多。一个个反而是观察朝中的变化,并不随便说话。
朱厚熜其实没有想过争皇统。
朱厚熜作为皇统继承者,作为现在的皇帝,维护皇统的正统性,是符合朱厚熜的利益。因为维护皇统的正统性,也是维护朱厚熜登基的合法性,维护朝廷的稳定。如果朱厚熜自己紊乱了皇统的继承,那么就会给整个大明朝留下很大的隐患。
那就是皇统的正统性没有了。
大明朝那么多的藩王,都可以用皇统来质疑朱厚熜皇位的合法性。乃至于以后这些藩王可以用这个名义来造反。反正皇统可以随意的改变,那么都是朱元璋子孙,谁能说皇统到底在谁手上,谁能说谁的皇统是正统。
当然历史上嘉靖皇帝要的却不是这个。嘉靖因为是藩王入继,从身份上来说,嘉靖皇帝比之前的那些皇帝低了不少。所有不少人认为嘉靖皇帝是有一些自卑的,因此嘉靖皇帝争得就是皇统。
明朝历史上,皇统帝系有过两次变化。一次是靖难之役,从朱标、朱允炆一系转移到了朱棣这一系。另外一次就是明孝宗、明武宗一系到兴王一系。嘉靖追求的是,把皇统直接从明孝宗一系,转移到兴王一系。嘉靖对于兴献王尊封礼仪是要给兴献王一个皇帝的称号,把皇统直接变成明宪宗——兴献王——嘉靖皇帝。一旦变成这样,嘉靖皇帝的身份就立马不一样。嘉靖就不是藩王入继的皇帝,而是本身就有皇统继承,地位一下高了很多。
但嘉靖皇帝追求的这个目标是很多朝臣不能接受的事情。
毕竟兴献王只是藩王,到死为止都只是藩王。而且目前的朝臣大都是明孝宗、明武宗时期的大臣。嘉靖皇帝要把皇统直接转移到兴王一系,这些朝臣以往的历史怎么评价,以往的历史怎么书写。这是直接侵犯他们利益的事情,因此他们是怎么都不能同意。
这就是大礼仪的时候,为什么杨廷和一呼百应,朝臣都出来反对嘉靖皇帝的原因。
所以目前朱厚熜一直坚持的就是继统不继嗣。
我是接过了皇统,但我没有入继。朱厚熜一直表态,自己的皇统传承是来自明孝宗、明武宗,而不是来自兴献王。朱厚熜是承认这个皇统继承程序,只是朱厚熜反对皇统继承是父死子继。朱厚熜要给兴献王尊封,以及称考,只是为了尊崇生父。不存在皇统转移的问题。
这是朱厚熜的观点。
甚至朱厚熜很明确的表态,就算尊封兴献王,也不会在京城立庙,作为皇家祭祀。这都是朱厚熜为了缓和大礼仪之争给朝廷带来的混乱,提前做出的一些防范。
历史上嘉靖皇帝一顿板子下去,的确是非常简单。当场打死了十多个大臣,罢黜了近200名大臣,流放了好几十名大臣。过程倒是很痛快。
也确确实实赢得了大礼仪之争。
但结果并不好。
从左顺门事件开始,嘉靖三年一直到嘉靖六年为止,整个朝廷都是死气沉沉。廷杖太多人,罢黜太多人,导致很多大臣都不敢说话。甚至大同发生了战争,嘉靖召集人开会,竟然都没有几个人说话。那些言官就更是如此,一个个在朝廷都沉默寡言。一直到张璁打理督察院、吏部,最后来到了内阁,才打破了这种沉寂。
朱厚熜可不想把朝廷弄成这样。
如果朝廷变成这样,那么影响的是整个朝政大事。目前杨廷和主导的“新政”推行的很是顺利,朱厚熜可不能让这个过程中断。
大礼仪之争,朱厚熜要做的是,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皇权。让杨廷和一步一步后撤,解决几个不听话的大臣,仅此而已。只要加强皇权,再稳定几年时间,朱厚熜对于朝政的控制就会达到一个很高的地步。并不需要和历史上嘉靖一样,那么激烈的手段。
正因为朱厚熜坚持的是这一点,所以除了一些激进的朝臣之外,更多的朝臣采取的是观望的态度。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朱厚熜并不混淆皇统的传承,那么就不会采取太激烈的手段。
“久和兄,你来晚了。”
“抱歉,抱歉。”
一个大约五十岁左右,风度翩翩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对着几个人抱拳。
“怎么,詹事府也想掺和此事?”
坐在左边的严嵩开口。
一个很小型的聚会。参加的都是同一届的考生,刚刚进来的中年人是49岁的顾鼎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词臣。嘉靖皇帝的词臣,就是从顾鼎臣开始。
顾鼎臣是弘治十八年(1905年)的状元,目前是翰林院侍读,兼任左春芳左谕德。今天参加的,都是弘治十八年的进士,目前都是属于大明朝的中层官员。
董玘三十四岁,却是弘治十八年的榜眼。董玘是大明朝神童,十八岁的时候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二名。目前是正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