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书。”
朱厚熜走了。
却让在场的朝臣都面面相觑。今天这是一个很小的会议,并不是廷议。朱厚熜只是在武英殿见了内阁阁臣和大九卿。这几个人算是目前朝廷最核心的力量,掌握着朝廷最核心的权力。
平时处理日常事务的时候,朱厚熜主要和内阁阁臣商量,也不会轻易的驳回内阁的票拟。如果事情涉及到某一个部门,就会让那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像六部尚书和侍郎一起参加。要是处理一些更重要问题的时候,就会加上大九卿。基本上重要的事情,只要内阁和大九卿同意,就不会有其他变化。
朱厚熜登基之后,早朝开的不多,廷议其实开的也不多。除非是有什么大事情,需要大家参与,才会召开廷议。需要传达一些重要事情的时候,朱厚熜才会召开早朝。
和内阁、大九卿见面,算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今天情况就大不一样。
朱厚熜今天的表态,几个人都开始思量。
朱厚熜的意思比较明显。
说我是来继承皇位的,而不是来给人当儿子的。大家都在思量,朱厚熜这种选择,会给接下来的朝政带来什么影响。王瓒作为礼部尚书,现在考虑的最多。
因为这种事情就是礼部负责的。而且朱厚熜已经让礼部重新拟定礼仪状,让礼部重新拟定张太后的尊号,以及追封兴献王的问题。
“中堂大人。”
杨廷和叫住了王瓒。
王瓒看到杨廷和,立马是躬身打招呼。
看着王瓒,杨廷和心里是更加的忌惮朱厚熜。因为很多东西到了这个时候,杨廷和已经想明白了。为什么朱厚熜想尽办法让毛澄进入内阁,为什么朱厚熜扶持王瓒成为礼部尚书。
之前没怎么想。
但现在却完全明白。因为朱厚熜要做的事情,也就是统嗣有别,继统不继嗣,这种东西是需要礼部决定的。礼仪这个东西的制定,维护礼仪,都是礼部的事情。
如果礼部认为,这个礼仪没有问题。那么其他人乱蹦乱跳,效果根本无法和礼部反对相比。朱厚熜要继统不继嗣,一旦礼部全力反对,那么朱厚熜就处于极大地被动。不过换过来,如果礼部支持朱厚熜的主张,那么朱厚熜的主张就有了根据。朱厚熜就可以继续支持自己的观点。
这就是礼部的作用。
礼部在六部当中,比较尊贵,但实力上差了吏部、兵部很多。但现在这样特殊时刻,面对朱厚熜要继统不继嗣,礼部的作用就变得极其重要。
现在礼部就掌握在王瓒手中。
杨廷和此时心中对于朱厚熜很是忌惮,但同时非常佩服。
原来朱厚熜早就做了准备。
这样的皇帝,已经具备了明君的手段。若能够维持这样的聪明,把聪明用在朝政上,那么朱厚熜很有可能成为大明朝的中兴之君。不过杨廷和担忧的是,如此聪明的小皇帝,如果不把这个聪明放在“正道”上,只是用在和朝臣斗智斗力,那么很容易成为比“昏君”更可怕的皇帝。
王瓒躬身和杨廷和打招呼之后,就等着杨廷和说话。王瓒明白杨廷和应该是要跟自己说刚刚的事情。虽然王瓒是朱厚熜一手提拔的,但对于杨廷和还是很客气。毕竟再怎么说杨廷和都是十年的内阁首辅。
从其他方面来说,特别是处理政务,推行新政,王瓒还是承认杨廷和的能力、功绩。
“王尚书,汉代定陶王,宋代濮王的继位事,可以为据。”
王瓒是礼部尚书。
而且是弘治九年(1496年)的榜眼出身,学识出众。奉旨修过“大明会典”,且给内书堂教过书。杨廷和说的汉代陶王,宋代濮王的事情,王瓒是清楚无比。
汉代定淘王是指汉朝第十三代皇帝汉哀皇帝刘欣。刘欣的伯父,汉成帝刘骜无子,因此过继了刘欣。等汉成帝刘骜驾崩之后,刘欣继位,就是汉哀帝。
这是很典型的小宗入大宗,统嗣合一的做法。刘欣既是继承皇统,又是过继给汉成帝为嗣。
宋代濮王,则是指宋朝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因为宋仁宗无子嗣,所以很小就养在宫中,长大之后立为皇子,改名赵曙,封为巨鹿郡公。
宋英宗登基之后,掀起了濮仪之争。
说起来赵曙对于宋仁宗的感情是很复杂的。因为宋仁宗早年一直无子嗣,所以就把赵曙接到了宫中抚养,意思已经是非常明确。当时所有人都知道这就是宋仁宗选择的太子。可是没想到几年之后宋仁宗竟然有了孩子。宋仁宗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当然是想要把皇位留给自己的亲生儿子。因此就把赵曙送到了宫外,赵曙只能是回到了原来的家。没想到又过了几年宋仁宗的儿子夭折了,宋仁宗只能是再次把赵曙接入宫中。
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赵曙本人的刺激是不小的。毕竟宋仁宗从小就把他当成是太子来养育,但当有了自己儿子之后,立马是把他赶走了。
一个当成太子来养大的人,一旦无法继承皇位,下场会是怎么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