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和杨廷和两个人,这一次的谈话,整体来说双方都比较满意。
杨廷和劝住了朱厚熜,打消了杨廷和推动庄田收税。
杨廷和非常担心朱厚熜强硬推行庄田收税,这个会直接破坏现在的大明赋役体系。甚至有可能引发权贵的反弹,这里面包括藩王、勋贵、外戚、内官。
当然杨廷和更担心,朱厚熜一旦推行庄田收税成功,那么很有可能取消朝廷所有的优免。包括权贵和读书人。
这样会让整个大明朝动荡。
幸好朱厚熜听得进自己的劝谏,打消了要推进庄田收税的想法。
朱厚熜就更满意。
因为朱厚熜大致的了解了杨廷和这个人的想法,他的指导思想。也大致判断了杨廷和要做的事情。有了这样的判断之后,朱厚熜就可以知道,还能用杨廷和多长时间,要用杨廷和做到什么事情。
同时朱厚熜也明白了,想要改革大明朝,特别是对于大明朝进行大手术,杨廷和并不是合适的内阁首辅人选。杨廷和是很出色的政治人物,但他的改革是有限度的改革,而不是对于大明朝进行大改革。说起来朱厚熜到现在也没有发现,真正能够带领大明朝进行改革的首辅人选。认真说起来,历史上嘉靖朝早期改革力度最大的是张璁。
嘉靖朝的那些内阁阁臣当中,甚至在整个大明朝当中,张璁都是名列前茅的改革人物。虽然也没能够真正对于明朝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但也是步伐很大的改革家。
在嘉靖皇帝这个敏感多疑的皇帝下面,在朝野读书人的嘲讽当中,张璁都做出了很多改革措施。
但现在的张璁地位太低。
朱厚熜虽然会提拔张璁,但绝对不会跟历史上嘉靖皇帝那样破格提拔张璁。那样反而会害了张璁。本来张璁这样的改革家就容易受到保守力量的攻击,如果升官过程当中破格提拔,就更容易被别人诟病。像嘉靖皇帝赏赐张璁在大礼仪当中的功劳,嘉靖三年的时候就任命张璁为翰林学士。
最后引起了大量的翰林院官员辞官来反对嘉靖皇帝的任命,让张璁陷入了朝野读书人的攻击。这种事情朱厚熜是不会干的。
张璁想要入阁,没有十年时间朱厚熜是不会同意的。就算是十年,也已经是破格了。现在既然没有这样的人才,那么现阶段用杨廷和是很好的办法。朱厚熜找遍朝野,也没有比杨廷和更合适的人选。包括杨一清、王琼、王阳明他们,在现阶段来说都没有杨廷和适合当内阁首辅。
因此两个人的聊天还是很愉快。
不过朱厚熜很快就开始赏赐早朝当中支持朱厚熜,要求让自家庄田收税的勋戚。
第一个就是寿宁侯张鹤龄。朱厚熜让礼部计算张鹤龄的功劳,一桩桩都计算了下来。其实张鹤龄当初为什么一定要去安陆,不就是为了和新皇打好关系,想要一个接驾的功劳。
本来这个接驾的功劳早就该赏。
但杨廷和不愿意,所以一直推迟。现在张鹤龄玩了这一出,正好给朱厚熜借口。朱厚熜根据张鹤龄的功劳,把张鹤龄的爵位提高了一级,把张鹤龄的爵位从寿宁侯变成了昌国公。
张鹤龄以外戚的身份,混到了国公的位置,在大明朝是非常少见的。像武定侯家族,和皇族联姻三代,而且还是开国侯爵出身,也没见他们家族的爵位升为公爵。但张鹤龄却成为了公爵,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接着就是建昌伯张延龄。
朱厚熜在圣旨当中,再次训斥了一顿张延龄。批评他管家不严,如果以后再出现这种事一定除爵。可是话锋一转,朱厚熜又赞扬张延龄在清查庄田当中积极配合,戴罪立功,且心中有忠君报国的思想,愿意让自家田地交税。因此准许张延龄以建昌伯的爵位,继续拿着建昌侯的俸禄。之前对于张延龄进行了停止三年俸禄,也给与取消。
可以说一瞬间张家两兄弟,在勋戚当中再次成为了热门人选。
如果此时还感觉不到什么,那么早朝过去短短三天之后,朱厚熜下达了又一个命令,信号已经是非常明显。武定侯郭勋先是督禁军,很快朱厚熜就任命武定侯郭勋督团营,其实就是督京营。
当然仔细说起京营,也就是代替当年三大营的十二团营已经很是没落,战斗力非常差。但战斗力再怎么差,他们也是京营,是目前卫戍京城的部队。
督京营,以及后军都督府,本来就是这些勋贵负责的。但京营有很多职位是需要兵部任命,以及皇帝还会派遣宦官监军,以及派遣文官一起指挥。
勋贵能干什么?
不是在五军都督府混日子,就是在一些部队当提督。实际真的要打仗,指挥打仗的权力还真不在这些勋贵手中。反而是辅佐勋贵的下面军官如都指挥使这样的军官直接指挥部队打仗,文臣派出的官员作为总指挥,太监作为监军,倒是没有勋贵什么事情。武定侯郭勋能够督团营,以及督禁军,战争年代什么都不是,但平时还是非常有含金量的职务。虽然不能和早年的勋贵相比,但也是非常厉害。
朱厚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