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的,就得说是由张士慧和杜阳返聘来的退休厨师所引起的了。 要知道,宁卫民拥有超前的眼光。 他深知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回锅肉、夫妻肺片、鸡丝凉面,这几道川味儿家常菜对外国人的味蕾,具有多么强大的征服力。 别看大多数外国人都不善辛辣,可来自华夏的神秘力量,却能让大多数人一次成瘾,龇牙咧嘴吃不够。 没办法,瘾品类的东西就是这样。 初体验往往不是很美好,但感受一定够鲜明,让你乍一接触就忘不掉。 虽然可能会如遭雷击,有点发怵,再不敢尝试。 但用不了多久,忘不掉的体验就会鼓励你重新鼓起勇气。 然后就是痛并快乐着,彻底堕落。 酒精如此,烟草如此,可口可乐如此,豆汁儿和松花蛋如此,川菜里许多的家常菜同样是这个道理。 所以宁卫民就看中打峨眉酒家退下来的伍师傅,很想带着这位老师傅跟着自己一起去东京。 这样一来,他的坛宫分店就等于川鲁风味俱全,多了一把锋锐的刀啊。 还有,出于对日本人饮食习惯的了解。 宁卫民当然也懂得素菜的重要性,便也想带上“素菜刘”退休的刘师傅。 这位老师傅除了精通“素菜刘”的招牌品种,素鸡、腐竹丝、素什锦的制作,还擅长以纯素食材的素顶汤制作。 所以他做的素菜鲜美异常,能够做到“素菜不素”,也就是口味上堪比荤菜。 如果他的手艺和坛宫饭庄继承恢复的宫廷素菜手法结合一下,弄不好就能盖过京城名气更大,专卖素席的“功德林”去。 可问题是刘师傅好说,但伍师傅难办。 敢情张士慧和杜阳他们也早就看中这位擅长川菜的老师傅了。 在这事儿上这俩小子还打得跟热窑似的呢,就没说谁愿意退一步的。 他们又怎么会愿意宁卫民再搅和进来,横叉一杠子呢? 所以在两个下属共同诉苦下,宁卫民倒不好一意孤行了,只能大家坐下来一起商量。 好在出国这件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很有吸引力,伍师傅自己本身也想去日本看看。 这么一来,几个人一商量,最后就订了一个互相都有所妥协的方案。 伍师傅先去日本干半年,然后跟杜阳去异地再干一两年。 差不多等杜阳的分店立住了,伍师傅再回京城的坛宫。 这个方案是很科学的,反正杜阳要办分店还有好多前期工作要做,一时半会也开不了火,宁卫民正好在此期间借助伍师傅之力。 而伍师傅毕竟也是年过六十的人了,在异国他乡肯定不习惯,也不宜待的时间太长,半年左右正合适。 反正宁卫民也就需要几道经典家常菜,伍师傅帮着他带两个合格的徒弟出来,时间还是够用的。 就这样,经过了好事多磨的磋商和统计,最终出国人选确定如下。 后厨由五个组长带头,两个外聘的老师傅相助,还有十四个从原有各组选拔出的有经验的厨师,以及六个前堂的服务人员,和两个精通日语的保卫科干事。 外加一琵琶,一扬琴,两个民乐乐师。 最后还得带上一个工艺美院雕塑系的毕业生,经过面人汤的传人董教授指点过的面人师傅,总共三十一人。 而等到确定了人选,接下来要做的事儿,就是和这些厨师们一起商量日本分店的菜单了。 并且还要根据菜单准备一些可以直接带出国的东西。 毕竟华夏和日本的饮食习惯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而且那边的物产也和国内大相径庭。 打个比方,日本和我们的饮食结构比较接近,又盛产海鲜和高品质牛肉,从西方进口的调料也很丰富。 所以他们饮食中,往往以高级海味和牛肉为主。 像海味、酱油、米醋、大酱、虾油、咖喱和胡椒、芝麻、紫苏、牛奶、奶酪、黄油的质量非常不错,选择性也多,完全不用担心这方面的原料供给问题。 可是反过来,由于国土太小,物产匮乏,对于羊肉和河鲜,日本人就很不适应了,原料也很难搞到。 另外,像花椒、大料、辣椒、孜然、荜拨、木香、白芷、甘松、辛夷、川穹、藿香、草果、小茴香、香菜、茉莉、山楂、莲藕、荸荠、腐竹、粉丝、木耳、银耳、黄花菜、陈醋、蚝油、五香粉、十三香、甜面酱、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松花蛋、咸鸭蛋、郫县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