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没有电话,没有电报,没有互联网,所以,传递信息的办法可以选择的并不多。
尤其是复杂的信息,那么,唯一的选择只能是人来传递。
江晚将自己的镇江堡几乎隔绝在了所有人的视线之外,所以,他不清楚雇佣兵团那边的情况,很正常。
不清楚辽阳那边的情况,也很正常。
不清楚鞑虏那边的情况,那就更加正常了。
就如同皇太极不清楚大明这边的情况一样,实际上,皇太极此刻根本就不关心大明这一边的情况,他已经被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几乎弄得手忙脚乱了。
瘟疫几乎是在开春之后,同时在大金的领地爆发的,有人说,这是因为去年大金的铁骑远征察哈尔,从草原上带回来的瘟疫,但是文馆的那些读书人告诉皇太极,这一场瘟疫根本和察哈尔部无关,甚至,察哈尔部还是因为大金的兵马,受到了牵连。
瘟疫是从大金这边发生的,而大金的铁骑将瘟疫带到了草原上,只是由于草原上地广人稀,瘟疫还没来得及传播开来,沾染上这种瘟疫的人已经被瘟疫弄死了。
而大金不同,不仅仅这些年的发展扩张,在他的领地里有了大量人口密集的城镇,甚至大量的奴隶被抓捕到大金来,仿效大明开垦种植,这些人口密集的地方,为瘟疫的蔓延提供了足够的温床。
一个一个的城镇的人口几乎死绝,而侥幸逃脱出来的将恐慌和瘟疫又带到了别的地方,巫医和萨满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也阻止不了这种蔓延,短短的时间了,整个大金汗国,似乎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哪怕是在盛京,街上的人流也稀疏了很多,而一旦出城的人,想要再次进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政令和军令,依然从盛京发往大金汗国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反馈的速度却是比起平日里慢了很多,皇太极终究是没有太相信自己的萨满们,而是采纳了文官的读书人们的建议,采用了大明对待这种极其可怕的瘟疫的一贯做法。
先行隔绝,然后收治。
收治是没有必要了,从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这种瘟疫一旦沾染上,几乎无药可治,只有少数的幸运儿能扛过去,所以,所谓的收治,不过是事后去收拾残局而已。
唯一的好消息,是染上了这种瘟疫的人,短则当日,多则几日就死了,只要将这些沾染了瘟疫的人隔绝开来,等到这些人死完了,瘟疫也就结束了。
准确地来说,皇太极采用文馆的读书人们的办法是没错的,这也足够的体现了他的魄力,这样全民爆发的瘟疫过后,大金汗国会损失多少人口,那简直不可估量,或许,大金汗国这些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实力和优势,就会因此丧失殆尽。
但是,皇太极还是这样做了,壮士断腕,总比壮士丧命的好,而他很坚信,只要他的八旗精锐在此次瘟疫中受到的损失不大的话,这因为瘟疫流失的国力,很快就会弥补回来。
大方向是对了,唯一和江晚的区别是,江晚清清楚楚知道这次的瘟疫的危害,以及瘟疫是通过老鼠和跳蚤传播的,而皇太极不知道,他的那些文官的读书人也不知道。
这就让大金汗国的这一场瘟疫,开始变得没完没了起来。
往往一地的瘟疫刚刚结束,明明当地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可突然之间,在旁边的某地,又爆发了出来。
刚刚开始的时候,他的军队开始能维持着灾区的秩序,但是,当军队里的人也开始有人感染这种瘟疫的时候,一旦某地爆发了瘟疫,军队的第一选择,往往是立刻远离这个地方,然后在很远的地方,构筑防线,确保在这个区域里的人,没有一个人可以逃出来。
领地里的人可以随便死,但是军队绝对不能受损失。
哪怕仆从军的军队受到损失,八旗精锐,也绝对不能受到损失。
这就是皇太极在这一次瘟疫中的决策。
这导致大量的八旗精锐,脱离他们平日里控制的区域,离开他们的驻地,开始向盛京以及盛京周边的城镇军堡靠拢。如果说此前数年,盛京作为大金的大本营,不曾遭遇过任何的威胁,那是因为大金的兵马一直都是以攻代守,根本无需多少的防御。
那么,这一次的瘟疫,真正让这个彪悍的民族,在他们的国都之地采取了绝对的防御,在这样的防御下,任何的敌人都不能侵袭他的国都——包括这一次的瘟疫!
孤山堡的守军,并不在集中靠拢盛京的军队之列。
在和海外镇抚司的密谈过后,孤山堡的守军,不是多尔衮,也不是阿巴泰,早就换成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八旗将领,而在孤山堡驻守的数千精兵中,在去年征伐察哈尔的时候,已经被调走了大部分,如今这孤山堡的守军的实力,和阿巴泰以及多尔衮做守将的时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不到三千人的守军中,至少九成都是各地调来的仆从军,其中蒙古人就占了一大半,八旗兵仅仅一两百人,所占比例堪堪达到一成。
而在军堡里发现有人感染了瘟疫之后,那个名不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