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之后,是早就游街秀过的九十九抬翰林小姐陪嫁藏,这套书会在李家绕一圈之后,跟英华的一部分陪嫁从后门出去送到不远的山上别墅里去。意思意思的四季衣裳各十二箱之后,才是柳三娘和杨家舅母柳五姨她们三个女人这十来年给英华攒的首饰啦衣料啦,花瓶屏风之类的摆设和日用杂物。柳三娘是个藏富的主儿,不肯把所有的东西都摆出来,意思意思装了两百抬,杨氏舅母不满意,还要再装,已经没有空抬箱了。
这边送嫁妆就是亲姐姐瑶华送过去,那边芳歌送嫁妆请的是淑琴。杨氏在柳家目送第一抬嫁妆出了门之后,就赶着回娘家去了。王家的亲戚多,王翰林提拨出来一个进士侄子,他要嫁女儿,王家来了半族人来要帮忙搬嫁妆,来了也没他们什么事儿,只能坐在三省草堂的藏底下吃茶嗑南瓜子,目送一抬一抬嫁妆抬出去。
英华的嫁妆要说是十里红妆有点夸张,但是在富春县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李家那边女儿的嫁妆出门没多久,儿媳的嫁妆就抬进来了。李家没亲戚来,就是陈夫人娘家的这些人和舅母们娘家亲戚来,几位舅母看到抬进来的这一抬抬一箱箱一车车的嫁妆流水进门,再一次直眼了。
王家的大姑奶奶瑶华带着杏仁和红枣几个大使女更是让人大开眼界,英华的嫁妆流水进门,从瑶华身边经过,瑶华只袖手站着,几个大使女把抬抬箱的指一指,抬的砖土都在东院前院放下了,装家俱的马车,一辆车进了大门,柳家派来的人流水下车搬家具,最后一件家具进了东院的门,下一辆马上刚好就进门停下。前一辆马车正好从侧门出去。送嫁妆时嫁妆多忙乱的大家都见识过,似这般似行云流水的还是头一回见。瑶华看着那一双双惊讶的眼睛,得意的暗笑:咱们送嫁,秀嫁妆那么俗气的事我们肯定要干,让婆家见识一下咱们家的人有多能干才是重点。抬嫁妆的都是干了一辈子的熟手,搬嫁妆的都是柳家专门运货下货的,这个节奏,小意思啦,。
几辆马车进了大门转了一圈又出去了,停在大门外等候,等九十九抬书进了大门从侧门出来,书箱立刻被抬上守在门边的空马车上,十几辆马车一点停顿都不打的绕开门前大路奔英华的别墅去了。
陈家舅母甚是奇怪,相互议论:“王家这是要把新媳妇的嫁妆搬到哪里去?”
五舅母才去王家看过女儿,晓得详情,忙说:“新媳妇在山里还陪嫁了一个宅子,不比这边小。听说怕书搁这边放不下,那边盖的有藏,书都送那边去了。”
从前大家俱是一样的妯娌,养的儿子也都没有守义守拙这两个出挑,偏她运气好,女儿嫁了个进士。她一讲话,除了大舅母含笑微微点头,大家俱都不作声。今日陈家这边送嫁的还是五房的淑琴呢,五舅母能教养出晓得烧冷灶的女儿,本来就比那几位知进退,她觉得她占的风光足够了,也不理妯娌们孤立她,笑眯眯接着看王家搬嫁妆就是。
王家送来的田地和家俱书箱都和芳歌的嫁妆大差不差,衣箱略少几箱,一样是塞得满满,但是后头抬的这些东西,就和芳歌的大不一样了。芳歌陪嫁的屏风俱是好料打制,或是螺钿漆画或是镶嵌金银宝石,一派珠光宝气闪花人眼;英华陪嫁的屏风全是轻巧精致的白地竹制屏风,画的山啊水啊花啊草啊多是黑白的,偶有几架屏风大块是黑墨点着几点红算是应点喜气,在乡下的妇人眼里,甚是应付,好看的小说:。
王家的使女倒是待这几架屏风格外用心,一再吩咐下货的人小心。李大人不小心瞄到一架屏风上的落款,眼都直了。接下来一抬一抬送来的灰扑扑的砖砚泥砚,一看就是用旧了的笔筒笔架香炉什么的,李大人认不出来也没理论,陈家亲戚们看了都撇嘴:“没钱硬充面子,就是买不起新的,少送几抬比送旧的好看啊。”然王家上下格外小心,那几块砚都是杏仁等几个大丫头亲自搂在怀里抱去新房安放的。瑶华也不盯那些妆盒衣料,只盯这些旧货盯的紧。
等最后新房的床帐安放妥当,天都要黑了,瑶华还把她的三个孩儿都抱了来丢到新人的床上滚了又滚,她是晚辈,送嫁就不肯留下吃饭,推说孩子们怕生,辞了去。把杏仁和红枣林禽几个大丫头留下了。
这几个带着人捡点铺陈,把不起眼的,易丢易碎的贵重物品都收好了,正忙着照单子再核一次嫁妆呢。陈夫人带着娘家亲戚们来看新妇的嫁妆。有芳歌那份富丽堂皇的嫁妆做对比,亲戚们都觉得厢房后楼装东西的大箱大柜都是好料,五间正房里的家俱摆设就有点不像话,像是虫咬过带斑点的竹子家俱占了一半,要紧挡眼地方的屏风都不是黑白的就是青绿的,连一点点红都没有!九舅母歪着头看了半天正房中间的那架水墨山水大屏风,三分之二的黑白画儿就算了,剩下的三分一之还写满了鬼画糊一般的丑字,她就指使她家最小的那个熊孩子说:“守诚,你先生不是夸你画画画的好?你问哪个使女姐姐讨根笔,讨点胭脂,给你新嫂嫂这个屏风添几树红桃花!”
此言一出,杏仁红枣和几个小丫头拼了命的奔出来把这个屏风围起来了。杏仁苦笑道对九舅太太行了个礼,道:“婢子们都不大懂画,只晓得这几架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