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一时不敢置信,皇上会力排众难,竭力革弊立新,这让他耳目一新,如果不是与皇上在这里商谈其事,他还真难以相信四哥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四哥这人,对洋人恨之入骨,对洋务之举,厌之即远,避之不及,现在却主张西洋科学,兴我大清。真难能可贵呀!他心里感慨着,如果当初皇上登基之时,就兴办洋务,与洋人通商互利,也不至于闹到如今的这个局面了。
还好,四哥终于意识到了举办洋务,乃是富国强兵之道。看来我中华大地,即将蓬勃肇兴了,举目希待吧!洋人能干成的事,我大清照样能兴国安邦,指日可待。
四哥的转变是他所料不及的,而四哥说的那个帝国军校,不知是不是洋人的新式学堂,他带着好奇,揣着心思,说道:“忠于君王,报效祖国,乃臣之本职,受之天意。自古以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圣人教诲深之,臣学之受益。皇上!恕臣愚笨,容臣斗胆一问,不知皇上所言的帝国军校,是不是洋人的新式学堂?”
“六弟!正是!不过在洋人那儿不叫做新式学堂,他们称之为学校。”
“这臣也有耳闻,但不知其详细,还请皇上赐教。”恭亲王不吝赐教的心,深得林峰喜悦,他回道:“六弟!等会朕给你相赠几本西洋书物,你看了便知其细。”这时他想起历史书上的记载,说恭亲王家中收藏了不少西洋之物,不乏有火枪怀表之类的东西。对了,六王爷本身就是怀表修理师,何不跟他讨要一件,他想着这事,就想开口索要,道:“六弟!听说你会修理司晨(西洋人对怀表的一种称呼),是不是?”
皇上究竟是怎么知道这事的,这让他苦想连连。皇上居庙堂之高,他处江湖之远,一个政务繁忙,一个修身养性。难不成皇上在宫廷之中养着锦衣卫?在自己的身边潜伏着他的耳目?
锦衣卫乃是前明为了监视文武百官,专门为皇帝设立的耳目。而在我朝绝不容许干这种有影响君臣和谐之事,破坏了祖宗的规矩。恭亲王毫不犹豫地排除了锦衣卫之说,却对皇上的神机妙术百思不得其解。
此君非彼之君也,他当然想不通其中的缘由了。对于林峰这个穿越者,恭亲王要琢磨的事情多着呢!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往后各项改革决策,无不让恭亲王震惊有余。
他带着疑问,揣测着皇上这话的心思,说:“皇上!让你见笑了,也不知皇上对臣这事是如何知道的,仿佛皇上头上长着两双眼睛,知天知地知人心,看来臣什么事情都忙不了皇上的慧眼明珠,以后恐怕臣做事立行都不敢那么随心所欲了。”
他们之间的对话逐渐俏皮起来,恭亲王在林峰的活跃暗示下,也不再那么拘礼于君臣之道,一心也想还回兄弟之情。他言行举止较之前已经大有改观,这让林峰大为满意,觉得恭亲王之举,正如他内心所愿。
他无所忌惮地开玩起来,笑道:“好你个六弟,依你所言,朕不是二郎神又多长出一个眼睛了吗?你这打比方的有毛病,必须得给朕改过来。”他佯装里的含怒,蓄势待发,其实恭亲王全都知道,圣上这是表示他的亲和力,一看他那怒里漏笑就知道,此君必是心里不会介意。
他们交谈甚欢,直到戌初的开饭时间,林峰邀请恭亲王跟他一起进膳,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恭亲王客气地说不敢跟皇帝一起餐食饭菜,这已经逾越了老祖宗的规矩。
什么都是老祖宗的规定,林峰想,这清王朝的规矩也真是他妈的多,朕第一个就要废了这些成文法典的条条框框,还回臣民自由之身。上天让自己来这里的旨意,就是为了革弊立新,救难百姓。如果不把大清各项没落腐朽的律法戒令清除干净,还回一条康庄大道,这改革之路也就无法实行,自己的励精图治之心,也就无法舒畅才华了。
如果按照大清的规定,在平常时间里,不管是皇后还是皇子贵妃,是不可以跟皇帝一起进膳的,更不用说那些朝中大臣了。皇帝就一个人冷冷清清地吃着交由太监首先品尝过的饭菜,林峰想着这幅场景就已经大倒胃口,即使把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各色美味佳肴摆放在他面前,也是嚼食无味。他想,非得把列祖列宗留下来的这一条规矩破坏掉不可,免得自己吃饭的时候都得受了委屈。
他这么想着,心中就有了新意,来对付恭亲王无可奈何的拒绝之举,说:“六弟!要想变法图强,首先就要把老祖宗留下的这些成文典范给废掉。朕就不信,依靠着朕和六弟的同心协力,就整治不了我大清的腐朽没落,振兴不了我列祖列宗的繁荣昌盛,力挽狂澜不了我大清的节节颓败。”
就凭着他这一番滔滔不竭,振人发馈的言语,恭亲王也得请安入座,不敢违抗圣旨了。那时,林峰一边滔滔不尽,一边亲自给恭亲王拉出椅子来,请他坐。恭亲王真可谓是受宠若惊,一副惊弓之鸟的神情模样,害得林峰不得不呵呵一笑,以示安抚。
当然!那些阉人太监,早已经被林峰屏退出去恭候了,这里哪容得下这些不是完全人的东西,来糟蹋良辰美景,影响了他跟六王爷的共襄大义。
林峰借着赠送给恭亲王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