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正文第三三九章
颜相回府颇晚, 颜夫人闻着他身上酒气,看他有些意兴阑珊,帮他去了外面大氅,“朝中的事不顺遂么?”
“应该要辞官了吧。”
颜夫人没料到已严峻至此, 微露惊容。
“我先去沐浴了。”
这是颜相的习惯, 不论多晚,他每天都有沐浴的习惯。
“去吧, 我已经都准备好了。”颜夫人恢复平和, 望向丈夫, “不论你做什么决定。”
颜相轻轻在妻子肩头捏了一记,便去了浴房。
浴房中已备好略烫些的水, 颜相阖目浸在水中, 水汽缭乱中看不清他的神色。陛下是不会绕开内阁下这道旨意的, 那也太懦弱了。
那么, 陛下嘱意的首辅人选是谁呢?
应是史太傅吧。
第二天的御前会议并未出乎颜相意料,秦太师给他个无奈的眼色, 荣晟帝已经开口提及设太尉之事。
内阁诸人都有些懵。
尤其兵部黎尚书,黎尚书问,“太尉是掌兵权的旧官职了。陛下要设太尉, 那臣以后的差使是向太尉回禀, 还是向首辅大人回禀呢?”
荣晟帝道,“太尉是太尉,兵部是兵部, 你该怎么着还怎么着。”
“是, 臣明白了。”因为此乃军国大政, 黎尚书不得不多问一句, “陛下属意何人当职呢?”
荣晟帝扬起一抹笑意, “郑镇北于国有功,他是沙场宿将,熟谙兵略,朕想由他来做太尉之职。诸卿看如何?”
大家依旧很懵,秦太师是陛下的先生任太师,如今又提出太尉之事,诸人都以为会是一位皇帝陛下青睐的老臣掌兵权,不料陛下提的人选是郑镇北。
史太傅立刻问,“郑镇北任太尉,那镇北大将军一职由谁接掌?”
“镇北的副将杨晖,素有军功,如今也是他暂代大将军之位,先由他暂掌,看一看他单独掌兵的实力如何。”
史太傅掌工部,于各地将领就不大熟悉,他说,“倒是听过这名字几次,臣实在不了解此人,就不多言了。”
徐尚书身为吏部尚书,向史太傅解惑,“杨将军乃武进士出身,累功至三品武将,今年四十岁,正当壮年。臣听闻他的女儿定给了郑大将军的长子,他二人还是姻亲哪。”
“正是如此。”荣晟帝笑,“所以朕想杨卿也不是外人,让他暂且试一试。若不成,再让镇北回去就是了。”
刑部李尚书也曾任一地督抚掌一地军政,但于边疆军略,委实说不上精通,遂未发言。
方御史看向颜相,首辅一直没说话。
荣晟帝先问,“方卿,你意下如何?”
方御史一向简洁实诚,“臣无掌兵经历,不懂军略,不敢擅论军政。”
荣晟帝笑,“随便说说嘛。”
对于不了解的事,方御史有一种字斟名酌的谨慎,“边将是宿卫边关和平的,只要是能守住边关,不论姓郑还是姓杨,都可以。不过我朝东南西北四边守将,东南沿海多属水军暂且不提,西南主以当地守军防范夷族。最精悍的边军便是嘉平关与镇北关两支边军,陛下为何提携郑镇北,他年轻力壮,正当为国戍边。要说品阶,如今在朝的姜驸马论爵位论功绩,都要胜于郑镇北。陛下若设太尉一职,臣举荐姜驸马。”
刑部李尚书眼前一亮,“对呀,姜驸马倒是比郑镇北更合适的人选。”
荣晟帝早有准备,“朕想过了,也亲自相请,姑丈年纪大了,婉拒了朕。”
方御史刚硬的很,“为朝廷效力,只要有一口气,就不该推却。”
荣晟帝摇手而笑,“朕总要看嘉平姑妈的面子。”
方御史也就无话了。
李尚书对君上扬起一抹忠心无二的笑意,“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了。”
最后,荣晟帝方看向一语未发的颜相,“颜相,你以为呢?”
“臣以为太尉之事要从长计议,眼下杨晖尚无掌镇北关之力。”颜相言简意赅,“有没有太尉,兵权依旧在朝廷,在陛下手里。陛下,臣看过杨晖每一场战事,凡有大战他都是做为辅将杀敌。他能独掌大军吗?他能守住镇北关吗?我们明明的现成的最好人选,为何要退而求其次呢?”
“不给他掌大军的机会,他永远不能独掌大军?不给他守关的机会,就不会知道他有没有守关的能力。将领是一步步历练出来的,朝廷应该给将领机会,没有机会,就不会有名将。”荣晟帝道,“就是镇北这些年,也未尝没有败绩。”
“郑镇北当然有败绩,但他败是小败,胜是大胜,这些年,他没有让渤海国犯边一步,牢牢将这些人挡在镇北关外!”颜相的语气如同他的态度一样温和坚定,没有丝毫退缩,“我朝与渤海国已承平十年之久,没有大的战事,但这几年渤海国一直有人伪装成边关悍匪骚扰边境。陛下,此事断不可小觑。
这说明渤海国不惧挑衅我朝,说明他们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