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课之前,嵇康走到司马武图的座位前,诚恳地对他说道:"老将军,你今天给我们讲一下这个辎重的课题。“
司马武图将军也没推辞,就说道:“嵇康教官,你给我们讲的《民间》我们都还在背诵呢,我们室内的小伙子打算全部背下来。”
“是应该背下来的。这是一辈子都要用的,即使不打仗了,但我们在生活中还是可以用的。到我们讲商业营销时就要应用那些理论了。”嵇康回答了孙子兵法理论对我们生活的指导和作用。
司马武图将军就走上的讲台。
“今天我也荣幸的当一回教官。今天我要讲的是辎重。
辎重顾名思义,就是军事战场上所用的军车、军车上拉的草料、粮食、军火、棉衣和营帐等物质。
打仗要带哪些东西,带多少,是什么时候运辎重,运到什么位置,从哪些地方经过,中间要注意哪些问题,今天就打算讲一讲。
另外再说说历史上,哪些战役是因为辎重问题,而吃的败仗。
《孙子兵法》中说道:‘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这三个亡,说的都是辎重、粮食、委积等军需物资。委积,指财物储备。
后人对这三无做了详细注解。一个叫张预的说道:‘无辎重,则器用不供;无粮食,则军饷不足;无委积,则财货不充,皆亡覆之道。’此三者谓‘委军而争利’也。”
一个叫顾福棠注:‘无辎重则器械绝矣,无粮食则盐米绝矣,无委积则刍草绝矣;既不能战又不能守,军心一溃,安得不亡?’以上注释,均言辎重、粮食、委积对于军队至关重要,军队离此三者则无法生存。”
司马武图将军走到黑牌,写下辎重、粮食、委积三个词。
“那么,打仗要带哪些东西?带多少?
士兵的生活四大需求,首先是衣。最需要带的是棉衣。如果长途跋涉,走的时候是秋季,而到了目的地,已经再下需了,那就需要带上棉衣和过冬的棉鞋和厚褥子。
带多少,数量那就根据出兵人数的多少决定数目,最低是每人一套吧。那一万人得三万套。得需要装多少车辆。
打仗需要带甲。无论布甲、棉甲、纸甲、皮甲、铁甲,非常沉!
冬天,穿军大衣笨如牛……里面再塞上20斤铁片儿……棉甲——这可是很多士兵常备装备。
还有更好的:铁甲。札甲、环甲、板甲,这东西更沉!还有盔……
走山路,穿上这身铁甲,走上十里、八里平地都累的够呛,别说还要爬山、涉水,一不方便,二是速度跟不上……
食,人吃粮马吃草,高强度体力消耗,全靠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所以每个人吃起来都是无底洞!仅仅粮草一项,一万人,每天能吃掉一座小山!
锅碗瓢盆、勺铲、水桶、扁担、大铁桶!难道还要人来背锅,都是车马托带。
再说住的,床是没有,直接睡地上。需要帐篷、麻袋片和被褥。
帐篷需要绳索捆、绳索需要木桩拴、木桩需要锤子锤、土坑需要铁锹挖;铁锹挖不动的需要十字镐。这些营帐所需工具一个也不能少的。都得装车上。
打仗必带武器吧!
刀、锏、斧,长戟、短剑、闷棍,火药、铅弹、大铁球;还有拒马鹿、砦、铁蒺藜;大盾、小盾、虎蹲炮;旗帜、烟花、军令牌;长短箭……
人拉肩扛肯定不行,最主要的是车马,如果走水路可以用船。
对楚军作战,主要是依赖河流,除了提供大军饮食所需水源;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运输辎重。再小的船,装的东西也比牛车、马车要强。船不吃饭,可以极大减轻后勤压力!
下面说一说:
什么时候运辎重?运到什么位置?从哪些地方经过?中间遇到敌人怎么解决?
开拔队伍之前,必须派侦察骑兵探路。以伍编制,每伍五人。
一般大军出发前,会派出二十四伍,彼此间隔一里。侦察骑兵则要确保各人可以相望。没伍差不多一百米左右,都携带信炮旗帜,遇敌先用信炮示警,视敌军规模或摇或舞不同颜色旗帜发出预定信号。这样,大军便有了十余公里的情报触角。
这些侦察骑兵都是精锐。如果传递信号后来不及撤回,可就近隐蔽。
辎重部队如果遇到敌人的侦察骑兵?
一般情况下,敌人也会有差不多同样距离的侦察预警圈。而且,真有这种情况,往往已经接敌,将领都会采取警戒行军的方式:部分披甲警戒,掩护大军缓慢移动。
一般而言,这个距离,足够备战了。
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吗?
什么时候运输辎重?大概在侦察骑兵侦查之后就要出兵了。士兵在前,粮草在后。
如果走在路上,和敌人短兵相接,或者撞上金重甲步兵,就是金铁骑,假若是重装骑马步兵……
现在怎么办?
行军,战兵大多是便装空手走路,铠甲辎重全部由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