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41年2月的一天,即农历正月十五日。
早上晨曦从东方秀女山上侧腾空而起,万道金辉都撒在了沙砾滩镇的角角落落。沙砾滩热闹了,人流熙攘声音来自四面八方。
特别是沙砾滩镇码头上无比繁忙,“咚……箜咚”住在码头附近的居民耳朵里不断地传来木船靠岸的箜咚声音。
“好久都没这么热闹了。你们看啊!这天还没亮就这么多人往镇上跑。要建镇了,你有没有看见告示?可以报名来镇上开店了!”
“真的吗?”这是一个平地脸色木木的庄稼人的样子。
“那是当然哟!带上你家生产的特产,去卖钱哟!”一个瘦削脸、下巴尖尖的人机灵地劝导着。
“那然后呢?”庄稼人继续问。
“你就可以住在街上了,有人把店铺都给你盖好了,你只需要做好生意赚钱了!”
“你住哪里呢?”
“我住在古山,他在王家井,那个住在任家营……”下巴尖尖的人说道。
他继续说:“我知道,这个一定是李家河的。你看他手里拎的是干鱼儿……”
“我这桶里还有沙泥鳅,都是在南河涨水后跑出来的。”这人说这话用手在剔手里扎进去的一根木刺。
“你们看,上游还有船,他们也在卸货,还带来了很多山货。”
“他们从哪里过来的,都有什么呢?”
“他们都是从龙堰、罗平、小狗、南河、龙滩、温子坪;他们有皮货、山竹干、山菌子、黑木耳、白木耳,还有十分珍贵的猴头菇、羊肚菌。这些很贵哟!”下巴尖尖的人说道。
“还有杜仲、葛根、核桃,你们不是要换购一件虎皮褥子吗?”他很兴奋不停地说道。
下巴尖尖的人劝道:“别急,市场很大。什么都有的。”
再看黄土河那里的丹铺也有人从河里过来了,他们都带着山货和农产品,从船上下来有黄豆、葵花子,还有搓绳子的龙脊草。
有几个人手里拎着竹篮子,只见她们喜气洋洋地边走边说着话。她们自己就来回翻看篮子里的干货。一个风风火火的大女孩嘴馋的不得了:“婶婶,你家里的大枣树去年收了不少红枣。我偿一个?”
“吃吧!每人偿一个。”说着那个婶婶就每人抓了一把,但都退回到篮子里。
另一个女人矮矮胖胖的,就丝毫不犹疑地把篮子里的柿子干都抓出来,“你们也帮我尝尝,看我这个味道可好?”
“好吃哟!”
赵戈兴奋地看到:来往不断地人流,自然地把摊位分成了两条街。中间连接着现有的铁铺、饭馆、杂货铺;再往前,就是靠西边,就是司马衷的杂货铺也被人流、货摊包围在中间了。
司马衷也把杂货铺里面的稀缺商品搬出来了,搭在商品架子上,好多人围着在欣赏着哪些珍惜山菌和罕见的皮毛;特别是他哪些出自于赵庄的纸张、墨汁、彩色丝巾很受欢迎。姑娘们买来后都情不自禁地围在颈脖里,惹得姑娘们相互攀比。
“哪里有?我愿用我的绣花袜底、绣花枕套换。”
“我愿用我的老粗布三匹换一条彩色丝巾。”
“姑娘们,这里有!”
姑娘们到处找,最后在军部商品店里找到。最后云姬和虞戟在一个富商手里用一条丝巾换来五匹粗布。
很多人在看热闹。几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有看骨科医生给人正骨的。拔火罐的,疗伤的。
街道上尽是串流不息地商人,每人几乎没有空手的;拿着大件商品的就只能在指定的位置散落地摆摊,手里东西轻的就边走边吆喝。天下黎民百姓就不用教都会买东西,有的观看者就忍不住开始交易,此起彼伏的讨价还价声音盖过了喧嚣的声浪。
像这样的场景在毂国境内有五处。赵庄是首当其冲,逐阳在司马将军的部署下也开启了新的市场,在粉水和汉水交界处,大量的游闲商户,都走出去了,沿河岸摆了很长的街市,交易热情不减。
平民也把自家煮的汤圆推到市场上叫卖,还有把自己在野外采摘的地名菜——荠菜,拿到市场上。
“这个荠菜能做什么?”一个小姑娘问卖野菜的太婆。
“可以做饺子馅。不要小看这个不起眼的野菜,他可有清肝明目之功效。我这可是在早上露珠刚刚下来的时候采挖的。
在五家山虞文将军也把所部原籍兵卒都带回到闻贩镇上,组成了一个阵容。
军部的店里不是炮弹,而是铁犁铧,带了好多。之前虞戟说这里比较稀缺,就重点投放到闻贩市场。
“我要这个铁犁铧,你们说用什么换呢?”一个老农看到后非常地稀奇,但又没有钱。就提出用东西换。
“可以。那你带了多少木炭、玉米、红薯、黄豆?”
“我给你算一算怎么换好。”
老农乐的喜咪咪的就问道:“明天还有吗?我还有几个老哥也需要。”
“明天还在。你们有什么宝贝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