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冠、金带,哪怕是朝廷大员,都未必能够拥有,因为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耀,大楚除了几位开国功臣外,已经没人能享受这殊荣了。
特别是陈知山看起来才二十多岁,就享受到了这种荣耀,谁能不羡慕崇拜呢?
四周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就连骑马和坐马车的人也都停下来,当探听清楚发生了什么后,便一齐对陈知山行注目礼。
接下来,陈知山下轿径直行走,数百将士前后护送,队伍浩浩荡荡往皇宫行去。
路上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皆退避一旁,用肃穆尊重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准备来说是注视着人群中心那一位昂首挺胸的年轻人。
今日,他万众瞩目。
今日,他便是主角。
往前走了数百步,突然地上又响起一阵响动。
又是一队数十人规模的金甲侍卫,领头人照例是个宦官。
“幽河州知州接旨!”
宦官下马走到陈知山,面无表情的打开圣旨。
“臣接旨。”
陈知山微微躬身,周围的百姓也跟着行礼。
可有些路过的官员,仔细品了品宦官的话后,不禁抬起头,震惊的看着陈知山。
他们注意到,刚刚宦官念圣旨的时候,只念了官职,并没有念陈知山的名字。
不念名字,并不是皇帝看不起人,相反,它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对于文武百官而言,最高赏赐是四种东西,简单地说只是一些礼节上的问题。
这四种分别是赞拜不名、入朝不趋、提剑上殿、诏书不名。
赞拜不名,说的是见到皇帝的时候直接说臣叩见皇上就可以了,不用提臣某某某叩见皇上。
入朝不趋,是因为官员上朝的时候不能大摇大摆地上朝,都要遵循各种礼仪,而授了入朝不趋后,想用哪种姿势都可以,开心的话,倒立着走进大殿都行。
提剑上殿,原本是剑履上殿,唐朝之前官员上朝都是跪坐在地上,所以不能穿鞋上朝,不过唐朝之后,所有人都是站着上朝,于是就变成了提剑上殿。
众所周知皇帝是个高危职业,要是文武百官都能带剑上殿的话,保不齐这些人会对皇上有什么不轨的想法。
所以只有皇帝特赐,才允许提剑上殿。
最后一个诏书不名,也就是说皇帝下诏书的时候不提名字,只提官职。
因为直呼别人名字是不礼貌的行为,除了爹娘,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叫字。
这四种赏赐,是皇帝对臣子最大的肯定。
“圣上旨意,幽河州知州少年武威,守节乘谊,以安社稷,朕甚嘉之,特赐赞拜不名、入朝不趋、提剑上殿、诏书不名,令太常寺‘楚王出征曲’。”
哇!
无数官员哗然。
皇上居然赏赐陈知山同时享受所有殊荣!
要知道古往今来,单独享受殊荣者数不胜数,有些权臣,甚至能同时享受几种。
比如西汉时期的萧何,东汉时期的曹操、董卓,还有隋唐的杨坚、李渊,这些人位高权重,能享受除诏书不名之外的所有殊荣。
然而,他们也只能享受三种,纵观历史,能人辈出,可只有一人能享受四种殊荣。
那就是北宋时期的赵元俨,也就是戏曲小说里常说的八王爷。
几千年历史,只有一人有此殊荣。
没想到,现在陈知山成了第二人。
这不仅是大楚朝的第一人,更是整个华夏历史第二人!
至于楚王出征曲,这是大楚开国皇帝谱写的曲子,只有在重大场合的时候,皇帝才会下令演奏。
现在也为陈知山开了先河,竟然让太常寺在宫外演奏。
“臣谢圣恩!”
宦官话音刚落,陈知山抬头一看,才发现在前方不远处,围在一起的并不是吃瓜百姓,而是数十个打扮艳丽的太常寺舞姬。
在那些乐人中间,搭建着一个高台,得了宦官命令后,这些舞姬便从四周走上了高台。
高台后方,放置着编钟等乐器,当舞姬走上高台后,乐班就立刻开始演奏。
几十名舞姬听到音乐,就开始翩翩起舞。
“长鸣短鸣,何来雁声,前王诏多士,咸以德为先,瑞气笼春宫殿高,天官仙乐奏云璈…楚国苍山古,幽幽白日寒…万邦作歌,身没名飞…!”
随着激昂壮阔的歌声,舞姬的动作也越来越激烈。
所有将士都自动退后数米,陈知山附近空无一人,就连时刻守护着他的张守珪和郝萌都退了出去。
因为这一刻,是单独属于陈知山的荣耀!
楚王出征曲并非什么人都能看见,自创作此曲以来,还从未在外面演奏,所以百姓只听过它的大名,却从未见到过。
这是第一次!
不过,舞姬姣好的面容以及优美的舞姿,都没能吸引到他们。
因为大部分百姓的目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