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辣椒粉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紧俏。
秦秀秀看了看快见底的缸,卖完最后一波,也发布了售罄通告。
许多还没有来得及买的婶子们,都愁眉苦脸的回了家。
秦秀秀知道女儿留了很多自家吃的,扫了一眼后院的五个大缸,心里直突突。
“曼儿,家里剩下的那五缸酸豆角不卖吗?”
“娘,那个留着冬天再卖!”
秦秀秀现如今也能跟上宁曼的脚步,她一琢磨,冬天能吃的菜很少,除了耐寒的几样菜,大白菜,萝卜之类的,基本没其他的。
要是隔几顿吃倒是可以,但如果一整个冬季都吃,那确实是有点吃够了。
秦秀秀突然发觉自己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现如今居然会有这种想法,逃难时,能吃饱就已经是万幸,谁还会在乎吃的是什么。
潜移默化中,她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这其中大多都是女儿们的影响。
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雨,山里的菌子如雨后春笋,疯狂往外冒,村里人捡的盆满钵满,宁曼这下子也是手痒痒的。
四人小队马上出击。
别说,种类还很多,鸡油菌,鸡枞菌,竹荪,小香菇和榛蘑,还有木耳,宁曼几乎把自己认识的菌菇全都找了一遍。
给三个小伙伴都介绍了一遍,每人手里都有一个样本,然后就开始两人分组找。
路上还遇到了满载而归刘桂花和郑小实,双方打了招呼,刘桂花给宁曼指了个菌菇多的地方。
宁曼带着程津寒过去一看,一大片小香菇,估计是刘桂花摘不完了,顺水人情,肥水不流外人田!
忙活了一上午,四人满载而归,宁曼站在院子门口,望着不远处的田地,绿色禾苗已微微泛黄,风一吹,麦浪滚滚,‘沙沙’作响,极为治愈。
地里赵大成拿着锄头走在乡间小路,时不时跟地里的村民打招呼,画面温馨亲切。
宁曼转身回了厨房,将新鲜的菌菇炒了一盘,香味绕了圈似的,钻到了赵大成鼻子里,他脚步加快,想要尽快回家吃饭。
院子里大球不满的叫了几声,手里的苹果都不香了。
近期大球的伙食直线上升,山里许多果子都熟了,陶阮经常摘野苹果,梨子之类的给它吃,这家伙胖了许多,肚子圆滚滚,手掌脚掌大又厚实。
偏生这家伙像个人似的,看到赵家人在院子里吃饭,眼巴巴趴在栅栏旁看着,馋的哼唧哼唧叫。
宁曼是早就给所有人打了预防针,不管大球有多可爱,都不能把人的食物给它吃。
吃完饭,宁曼休息了一会,就开始收拾摘回来的菌菇,弄干净后,放在不用的凉席上,在太阳底下晒干,跟干豆角一样晒,这些都是过冬的粮食。
连续七八天,四人都往山上跑,院子里菌菇晒的满满当当,多了好些无处安放,被赵大成放到了屋顶上。
修缮屋顶的事,也被提上了日程,现在事情不多,还没有到繁忙的秋收,赵大成便花了三天把屋顶重新加固一番。
为了储存过冬的食物,赵大成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抽点空,在后院挖了一个小地窖。
像南瓜,冬瓜这些易储存的,还有干货干豆角,菌菇之类的,全都放进去。
时间流逝,很快就到了黄金的秋收时节。
稻田里金灿灿的,麦浪泛着清香,远远看去像画中的梦境。
远处是青山,近处是金田,两种颜色相互对比,一点都不奇怪,反而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宁曼很庆幸能成为其中忙碌的一员,她们四个小伙伴人虽然小,但想要帮忙的心是真的。
秦秀秀跟赵大成在田里割稻子,为了照顾到小安安,摇篮直接搬到了田里,陶阮在旁边陪着,剩下三个小孩子,在地上捡掉落的零星稻子。
积少成多,一点点积累起来,都能是宁曼的一餐饭。
宁曼苦过饿过,懂得这些粮食有多来之不易,她手脚加快,不会儿就捡了一大把。
周围田里也全都是在秋收的村民,大伙儿在地里挥洒汗水,被晒的焦黑,但脸上明媚笑容极其耀眼,还有几个小孩子因为捡稻子吵了起来。
宁曼抬眼看了看,没有在意。
赵家地不多,水稻也就只有三亩,但有宁曼偷加的肥料,收成是别人的两倍,三亩收了足足六百多斤粮食,可把旁人羡慕坏了。
明明是在一块的稻田,土壤地质也看不出什么区别,怎么人家一亩能收两百斤,自家只有一百斤左右,实在是人比人,气死人。
宁曼俏皮的吐吐舌头,这才哪跟哪?她还没有把末世培育的高级稻种拿出来呢,要是拿出来种,不得吓死人。
收完稻子,秦秀秀带着四个小孩子在家里舂米,把稻壳给弄下来。
一时间,整个院子都充斥着一股呛鼻的气味,宁曼真是差点要崩溃,恨不得马上找个脱壳机来帮忙。
赵大成则是去收地里的黄豆,黄豆比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