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城墙上,没有士兵守卫。
假如道士悄悄去了哪里。
人们也不会感到奇怪。
可他总在一些不可思议的地方出现。
守卫森严的城头高台,京城最高酒楼的楼顶,降神台上,新修吏部文库上方……
甚至,在荒无人烟的破旧宅院里,也有人目睹其身影。
谁也不知道道士每天去了哪里?
到了哪里?
他(祂)将要去哪里?
人们也越来越好奇道士的身份。
他究竟是什么人?
为什么要来京城?
他(祂)是人,还是神仙?
一旦有了惊疑的声音,争论的声音也会出现,很快有民众站出来。
言之凿凿地说道:“那道人肯定是神仙!”
“若不是神仙,怎么会有不吃不喝的本事儿?”
道士所说的,尽是一些抨击赵小乐的言辞。
许多老百姓心中,他们本来就不喜欢赵小乐,加之他的身份,不过是一个阉人而已。
对他的鄙视和厌恶来自生理,甚至出于本能。
被一个阉人骑在所有人的头上,是什么感受?
自然是恶心得不能再恶心。
赵小乐积威惯了。
许多人都是敢怒不敢言。
现在有一个疑似神仙般的道士站了出来,大胆揭露赵小乐的罪行。
立刻勾动了不少人压抑在心头的愤怒。
官员和皇族们最甚。
不少南方皇族和官员听说后,纷纷进京打听此事,也暗中推波助澜。
国家会不会被搞乱,朝廷会不会被搞乱?
他们不在乎。
能弄死赵小乐,才是他们最想干的事儿。
赵小乐不光杀了不少人。
他最出格的事儿,就是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土地改革?
你怎么不去抢呢?
仅仅土地改革一事,赵小乐便不可能在士族当中,获得任何支持。
士族们暗中的推波助澜,毫无疑问地推动了此事儿,京城中的舆论风波,也几乎在一时间被悄悄改变了。
道士是不是神仙?
众人没有定论。
赵小乐该不该死,该不该杀,可不可恶?
人们的心里都有一个准确答案。
道士引发的风波,就在京城中愈演愈烈。
身在北方的赵小乐,因为隔着嘉峪关,商路和士族都被断送了。
没有听闻什么消息。
即便有些许消息传来,也会被人们误以为,不过是京城多了一个游方道士而已。
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此类事情多了。
事实上,除了些许对朝局敏感的人,南方的许多百姓,听说了此事儿,也完全没有当作一回事儿。
秦思宁和太子也是后来才注意到此事儿非同寻常,包括朝局下面的暗流涌动。
她们没有告知赵小乐,一个是不愿意影响他的前线指挥,再者就是,什么事情都告诉赵小乐处理,那把赵小乐累死得了。
最后一个原因是,她们虽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没有意识到会严重的超乎她们想象。
刑部尚书梁大江,立刻去抓人了。
刑部的士兵蹲守了许久,终于道士给蹲着了,谁也不知道他如何上了那么高的高台。
刑部官员在抓捕他的时候,着实费了不少劲儿。
道士没怎么反抗。
围观的百姓,有许多不愿意的。
他们之中有不少道士的追随者,和神仙的崇拜者。
有骂的,有打砸刑部士兵的,还有一些人扔烂菜叶,刑部士兵不得不以长矛开道。
又抓捕了一些反抗激烈的百姓,才成功将道士带走。
刑部的做法,自然又引来了许多不满声。
许多士绅纷纷向朝廷上书。
要求赦免那道士。
一摞摞的奏折堆满了太子和秦思宁的书案。
全是给道士求情的。
她两没有其他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给梁大江下达命令,立刻审问道士。
找出他背后的势力,以及他勾结了士绅的铁证。
梁大江自然审问不出什么。
当天晚上,审问了一次。
天明的时候,牢房的道士就不见了。
第二天,他再次出现在京城的高台上,开始做法。
老百姓们初以为,朝廷是因为扛不住压力,把人放了出来,等刑部再次追捕时,人们才知道。
道士是越狱出来的。
人们震惊的同时,也兴奋起来。
大呼神仙下凡。
刑部却因此犯下了一个重
。大错误,错误大到等他们发现时,已经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