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二王兵强,便北上荆南,断其后路,其麾下将士忧心家卷、财产,军心必然动摇,便可顺流而下,如此,大业可成。”
萧纪闻言大喜,仿佛看见了自己在建康城中接受百官朝拜的画面,自己此前所思的方略也给抛到了脑后。
政治信誉这种奢侈的东西,是高澄那种手握大优势之人才该去考量的,以弱小之势,不行非常手段,又怎能成事。
回到广州城中,萧纪先后与建康以及湘州的使者会晤,答应两方条件。
不久,岭南爆发俚人叛乱,萧纪命陈霸先率兵平叛,却迟迟没有进展,两方使者见萧纪陷入俚人叛乱的泥潭无法抽身,便也匆匆回去复命。
然而俚人首领冼英,也就是冼夫人,早早就在暗中投效到了陈霸先的麾下。
这只不过是陈霸先安排的一场戏而已,萧纲与萧纶双方的使者不清楚内情,说实话,两方也真没怎么注意岭南形势,居然真被蒙蔽过去。
原时空中,萧纪东出与萧绎争夺天下,却被宇文泰轻松袭取蜀地,如今萧纶与萧绎有意发兵建康,争夺皇位,却不知宇文泰与萧纪、陈霸先,都在他们身后亮出了獠牙。
正德四年(551年)三月十一日,在萧衍诸子的翘首以盼中,高澄下诏命斛律光统骑卒一万,步卒两万,荆州水师两万,并领荆州州郡兵,就地招募民夫,沿汉水而上,发兵宇文泰治下的梁州魏兴郡。
又命厍狄干领步卒三万,水师两万为后援,只留一万水师驻扎淮水。
同时下诏雍州刺史高季式领战兵一万,州郡兵两万出长安,西行至散关,大作声势,欲分散汉中守军向北防御。
高澄当然也有他的小心思,汉中一战虽然聚集了一万骑兵,五万步卒,与四万水师,合计十万战兵,以及州郡兵若干。
但真正与他南征北战的主力兵团,京畿兵却未做调动,依旧在洛阳听命,打得便是随时支应江南战局的主意。
同时他暗中传令,斛律光与厍狄干,四万水师之中,有两万人不得投入战斗,必须随时待命。
至于汉中之战结果如何,高澄并不在意,能拿下固然值得庆贺,没有夺取也无关大局。
江南,尤其是荆南,被高澄、宇文泰、萧纪三方人马共同关注,此地注定要发生一场大乱斗。
而斛律光可不管高澄到底关不关心汉中战局,他已经三十六岁了,跟随高澄二十年,最开始统御高澄的亲信都,自京畿军团组建起,便投身行伍为将。
这些年是立下过许多军功,但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战绩,当初独领一军协防关陇,只是巡视陇右就将吐谷浑国主吓退,而安陆之战全歼柳仲礼麾下三万精兵,也多被认为是慕容绍宗之谋。
相较于段韶在徐州设伏生擒羊鸦仁,又与彭乐等人领骑兵在八公山破敌,斛律光这颗将星要暗澹不少。
所幸自己圣卷在身,此番汉中之战,为他拨来水陆大军十万,接近全国三分之一的战兵数量。
虽然是斛律光与厍狄干各领五万人,但高澄也有交待,以斛律光为主将,姑父厍狄干为副将,为二人分好主次,将汉中战事全权交由斛律光负责,自己绝不会在洛阳微操。
斛律光接到旨意,感激之余,立即在荆州征发州郡兵与民夫,满怀雄心壮志要为高澄夺取汉中,哪怕有两万水师必须策应京畿兵南下,只能当做摆设。
但麾下一万骑卒,五万步卒,仍有两万水师支应,共八万大军,还有万余州郡兵,以及十五万民夫随军,这样的规模使得斛律光依旧信心满满,誓要为大齐开疆辟土。
这段时间在襄阳活动的探子明显增多,斛律光听从高澄在密信中的吩咐,放任他们刺探消息,传递情报。
昭德四年(551年)三月二十四日,厍狄干领军抵达襄阳与斛律光会合,经过近半个月的运作,斛律光也已经做好了出征前的前期准备。
三月二十五日,斛律光正式领兵向上庸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