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重生北魏末年> 第二百一十八章 职位填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一十八章 职位填补(1 / 2)

一场风波过去,元善见稳坐皇位,唯一的变化只是高澄决心不再进那扇宫门。

虽然高澄让元善见学医,已经算是明示不会伤及他的性命。

但是架不住元善见也有他的不安全感。

自司马懿之后,面对权柄,哪还有人还把誓言当真,高欢与尔朱兆数次盟誓,如今尔朱兆不正埋在穷山之上么。

更何况高澄连誓言都没有说一句。

面临死亡威胁的天子,能够做出什么事情,尔朱荣最有发言权。

年岁渐长的元善见狠心为高皇后送上一碗落子汤,终于让高澄深刻明白了对方的不安与恐惧。

否则当日也不会领兵进宫,护卫左右。

太昌七年(538年)正月底。

高澄安排了洛阳留守事宜,立即启程北上,前往晋阳。

探望高欢、娄昭君,甚至看一眼自己两个儿子高孝章、高孝瑜都只是其次。

更重要的是要与高欢共同商议今年关东施政的大体方针,以及晋阳方面是否有征战计划。

晋阳大军通过一年的休整,早已从西征大败的阴影中走出。

同时,折损了三万的并州胡,经过补充,也恢复了二十万人的规模。

这是高氏的根基,高欢不可能放任它因战事减员而不顾。

书信交流再频繁,到底比不得父子俩面对面交流,谈上一场。

这一次去晋阳,高澄将一众兄弟都带在了身边。

高孝章、高孝瑜被送往晋阳后,时常忧愁哀叹的尔朱英娥与宋娘,让高澄更能体会到庶弟生母们对独子的思念。

高澄自己倒是没心没肺,有了女儿后,他还真没怎么挂念过俩儿子。

尔朱英娥与宋娘随行自是应该,高澄也有心让高欢见见两个孙女,既然元明月与小尔朱也要跟着,高澄干脆就让全府女卷随行。

晋阳的渤海王府可有渤海王宫之称,规模可比洛阳大多了,不愁缺了院落。

依旧是高季式领一千亲卫护送。

王士良领禁军留守,政务交由高隆之、孙腾等人,大将军府主薄张师齐随行,长史温子升处理内务,张亮则被高澄早早派往了南荆州。

南荆州刺史源子恭沉疴难返,派去的医官回报说剩不了多少光景。

随之而来的还有源子恭的辞章,希望能够回朝。

高澄没有应允,但也不可能真让一个将死之人,依旧为大魏贡献最后一丝火苗。

他保留源子恭南荆州刺史的同时,也让人将他送回洛阳与家人团聚。

同时因大将军府司马张亮组建盐兵有功,派他前往安昌城行南荆州州事,也算是为以后镇守南荆州做铺垫。

张亮勤奋干练,忠信可靠,要说缺点,贪财确实不假,但也拎得清轻重。

历史上,能被原主委以都督二豫、扬、颍等八州军事之权。

在军事上,并非一无所知,否则高澄也不会派他募兵。

如今将张亮放往梁魏边境锻炼,正是时候。

与荆州刺史侯景、东荆州刺史侯渊、豫州刺史尧雄、广州刺史高敖曹几人合力,看住陈庆之,守卫梁魏西线不成问题。

需要高澄解决的不只是南荆州刺史,他也早就选好了光州刺史的候补。

光州地处青州以东,位于山东半岛上,原刺史也是上了六十岁,身子眼睁着垮了下来。

那刺史的名字很有意思,却在高澄这儿讨不了好。

他名叫高湛,字子澄。

六十三岁的老高湛,高子澄也是出自渤海高氏,人家来历比高欢、高澄父子、高隆之等人正经不了许多。

父亲高肇是宣武帝元恪的舅父,凭借外戚身份把持朝政,权倾朝野,这样的权臣没有自己的根基,元恪一死,即遭宗室清算。

高肇虽自称渤海高氏,但却明明白白是高句丽族。

不过渤海高氏本就是个大染缸,各种族属都有,谁都能跳进来洗个澡。

将来接替高湛的人选,高澄属意幕府长史温子升。

腹地用文,边地用武是这一时期高澄任官的主要标准。

温子升出使南梁后,先后历任主薄、长史,也算自己人。

关于递补人选,若无空降,高澄计划由张师齐出任长史、邢邵出任主薄、而幕府司马一职,早在张亮去职,高澄就已经去信渤海,征调封隆之之子,封子绘入幕。

封子绘18岁就跟随父亲封隆之迎接高欢东出,往信都建义。

尽管历事早,资历深,但升迁速度无论如何也比不得后来人,尤其是高澄那一帮子核心幕僚。

那群人中,朝官且不提,单说刺史就有了相州杨愔、青州赵彦深、兖州崔季舒,候补的还有南荆州张亮、光州温子升。

而封子绘去年才由平阳太守,迁渤海太守。

要不怎么说人人都想往中央挤。

巡视河北的时候,高澄曾与渤海太守封子绘有过一番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