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我这么有信心,是因为我有信心能够快速的攻下香春岳城。杀手锏便是我军中带来了最新改良完成的火箭弹。
以及……火箭炮。
而且用的是开花弹。
之前的火箭弹威力也很大,但是由于使用的黑火药作为燃料导致动能不理想,所以并不能达成我的预期。我的预期是大炮!大炮啊!你达不到后世大炮的威力,拿破仑时代的大炮用要达成啊!所以那些火箭弹大部分时候用于攻城纵火、给城内施加压力。
我之前用的火箭弹,还是比较原始,有些接近于康格里夫火箭。其造型在作战时和一个巨型的窜天猴没有任何区别,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大型的窜天猴。
不过康格里夫火箭并不是由大萌的火龙出水之类的火箭改良而来,而是师承印度。众所周知,中国在宋代就已经可以制造用火药推进飞行的火箭,这种火箭大约在元代或明代传入了印度,很快被印度人仿造和改进。
16世纪到18世纪,印度的火箭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火箭威力和射程都大大增加,一些火箭的火药筒已经改用铁制,还出现了各种型号。大型火箭长度可达61公分,内径7.8公分,装有6米长的竹制平衡导杆,射程甚至可达2公里以上。
十七世纪,迈索尔人在1792年和1799年抗击英军的战斗中用专门的火箭部队发射了大量火箭,使英军伤亡惨重。
英军在征服迈索尔后,将缴获的火箭带回国内。正值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国陆军兵力不足,需要在海上消灭敌军,所以急需能够有效攻击法国登陆船的武器。
印度火箭引起了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的极大兴趣,于是立即着手对其进行改造。探索,康格里夫于1805年采用新型火药制造出了一种实用的火箭,重14.5千克,箭长1.06米,直径0.1米,并且装了一根4.6米长的平衡杆,射程可达1800米。
后经不断改进,射程可达四千多米。这种火箭有各种型号,装药量从1磅到300磅不等,开始时主要以尾焰燃烧杀伤敌人,后来又配备了爆破弹头。
火箭炮有很多的优点,最明显的就是携带方便,发射准备时间短,装药量多等。
即使到了现代,依然有中东地区的卡桑火箭弹,只需要简单的钢管加工,射程就可以达到惊人的十六公里以上。
但是这是在战国时代,全世界的大航海刚刚兴起,我也完全没有必要追求什么射程,即使射程有了,在没有现代制导的情况下,要那么多的射程,这不扯淡么。
学习一下当年的苏联老大哥喀秋莎,增加威力就好了。
我命令工匠们制作的这款火箭弹,由弹头(战斗部)和弹体(推进部)两部分组成。
土法高炉炼钢虽然有,但是产量确是迟迟上不去,还要优先供应盔甲和武器的制作,所以火箭弹只能用铸铁凑合着用。
最简单的办法是铁水直接灌模,也不用管什么气泡不气泡的,成型就行,能飞就行,能炸就行。
由于没有tnt,为了增加威力,我只能疯狂的为战斗部增加装药量。
推进剂采用的是固体燃料。也就是用的最简单的白糖+硝酸钾(硝)简单制作的。加工也极为简单,就是单纯的加热熬煮就可以了。
当然研发过程中依然有数十位匠人被炸死。毕竟一硝二磺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火药加白糖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是这样火箭弹造了出来,但是会无规律的到处乱飞。为了保持火箭弹的稳定,采用的是通过让火箭弹自转来赋能,保持正确方向。
也就是说火箭弹底部是没有尾翼的,仅仅靠从倾斜喷管喷出的燃气,使火箭弹绕弹轴高速旋转,产生陀螺效应,保持飞行稳定。
为了方便作战,我还匀出来一些钢,特地制做了十五架管状发射架,也就是大致107火箭炮差不多的结构,五个一排,共上下三排十五个炮管,一次性可以发射十五枚火箭弹。
用手推两轮车作为底盘,发射架安上去,后面放上八字形的手推扶手。
作战时只需要目测大致角度,在扶手下面垫上石头或者木头,装上火箭弹就能开火。
至于机动,人是绝对推不动的,只能用骡马。
只是由于我工匠的缺乏,以及大量的人工加工环节,火箭弹的产能一直提不上去,近一年了,这才堪堪有了三百多枚火箭弹。
这一次,为了测试性能,让我带来了二百多枚。
当然,这需要大量的硝,我早很久以前就下令收集人畜尿液。就在下令改良火箭炮的时候同时下令制作硝田。
硝田法究其原理,其实就是将厕所猪圈土墙上凝结出来硝酸钾的现象加以总结之后大规模的复刻,模拟生成环境通过简易过滤进行批量生产。
硝田制硝法的具体操作业非常简单,首先找一块空地,清理出石头等杂质,然后挖一系列的坑洞,再往里面倒入水和石灰(保持土壤的温度,促进硝化细菌的产生)
这样,土壤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成了硝田。有了硝田,然后把收集起来的人和牲畜的尿液倒进去,经过几个月左右,坑洞里的土壤就会富含大量的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