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坐超级受罪,即便屁股底下还有林婉婉专门从现代买了成品当样品,请镇上木匠定制了一批用以跪坐的小跪凳,可还是累。
林婉婉自己都累得够呛,别说孩子们了。
像小青玉这样大的,根本就坐不住,早就已经东倒西歪了。林婉婉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太严厉。
课堂上是分区的,7岁以前的,都在东区,7-8岁的在西区。
东区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的年龄,不能要求太多。对于西区,她则会严格一些,课堂纪律,也主要是盯着这一片。
第一节文化课上完,林婉婉已经想着要打一张适合垂足坐的垂床了,这跪坐太受罪。
其实跪坐之所以兴起,主要还是因为汉以前的文人多不穿裤子(武人要骑马,还是穿裤子的),大汉时期还流行过穿开裆裤,总之这种着装,不跪坐很容易走光。
但是穷人,比如农夫、仆役或军人为了干活方便,会穿犊鼻裈(相当于内裤)。如此一来,穿不穿犊鼻裈,有时候就像是穷富贵贱之分。那稍微有两个小钱的,自然也要赶时髦,不穿田舍汉们才穿的犊鼻裈啦。
可林家庄家家都穷得差不多,连田舍汉的档次都还够不上,是渔民呢。既然如此,何必学文人跪坐受罪呢!
林婉婉自我解释了一番后,带着孩子们排队去厨房洗手。院子里新打了一口井,取水很方便。
孩子们第一次见到雪白的儿童香皂,好奇不已,小青玉便骄傲地给大家做着示范。
“要把小手洗白白,才能吃东西噢,要不然会生病。”小青玉脆脆的声音在一群萝卜头中间响起。
等孩子们嘻嘻哈哈地洗完回到课堂上时,忽然发现课堂变模样了。两张书案并在一起,上面放着几个瓷盆和白面。
林婉婉道:“今天的第二节课呢,就是教大家做胡饼,每人都是四个的量,你们亲手做好,可以带回家。”
林婉婉准备的是现代冰皮月饼预拌粉,做好就可以直接食用的。选择这样东西,是为了应景,而模具也是她特意定制的木头盒子模具。
华浓和云裳把开水提上来,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跟着林婉婉一步步做着胡饼——大唐目前还不叫月饼,叫胡饼。
有句作者不可考的诗“应将胡饼邀蟾蜍”,里面的胡饼,说的就是后来的月饼,据说月饼这个名称是杨玉环改的。
等小家伙们把胡饼做好,一个个都馋的不行了。可林夫子说了,这个胡饼是他们可以带回家的,所以大家都忍住了没吃,要等回去让全家一起分。穷人的孩子,有时候比富人家的更孝顺、更懂得分享。
做完月饼,就是午餐时间,华浓已经做好了大锅饭。
大厨除了华浓,族里还跑来了一个闲汉林震天(外号,因为他睡觉打鼾震天响,喊的时间久了,渐渐没人记得他本名,除非翻族谱,但多数不识字),非要帮忙。
这闲汉并非懒汉,只是因为少年时在海里被鲨鱼咬过,受过重伤,伤了元气,之后就不能再做重体力的活,种田又种不好,父母死后没人管他,靠族里一点帮衬,平时去镇上打打零工(做不了重体力活,能打的工也很少),生活得很艰难。
华浓是比较老实的女人,又逆来顺受惯了,林震天一缠上来说要帮忙,她就没办法鼓起勇气赶人走。
林震天一见到林婉婉,就点头哈腰地过来,说只是来帮孩子们做个饭,说着就要走。
林婉婉喊住了他:“其实华浓一个人忙这么多孩子的饭,也是忙不过来,你要来帮忙也可以,但必须守规矩。”
林震天立刻立正站好,连声保证:“我肯定守规矩,不多拿一块、不多说一句,只要给我口饭吃就行!”
林婉婉挥挥手:“吃去吧,你跟昆仑一起。”
中午吃的是颇有唐朝特色的“槐叶冷淘”,实际上就是一种冷面,用槐叶汁水和面煮成面条,再放入井中自然冷却,吃起来清爽甘甜、消暑解热,大热天吃起来很舒服,上面再盖上几片羊肉,把孩子们好吃得舌头都要咬掉了!
午饭是什么,长这么大,他们还是第一次吃呢!
其实每天中午都饿啊,可是饿又能怎么办?就没听说过谁家中午还吃饭的,那得是多败家的人,才做得出来啊。把粮食都吃光了,冬天难道喝西北风吗?
好些人家里,现在就已经断炊了,吃饭主要啃的都是海鲜,完全不顶饱,每天都一脸菜色。
孩子们有空就去山上挖些野菜,但是小山坡上野菜也是不多的,基本都被附近三个村的人挖光了,至于深山老林,内有猛兽,大家伙也不敢去。
到申时一刻,放学的铃声响起,孩子们捧着用油纸包起来的冰皮月饼,一溜烟就往家里跑。
这个好吃的、他们亲手做的胡饼,要跟家人一起晚上赏月的时候吃,他们还要洗澡洗头!林夫子说了,以后每天检查身上头上有没有虱子,干净的人在放学时还能得一块点心!
今天小螃蟹和大丫就因为最干净,一人得了一块枣泥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