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很高兴。
到了第二天醒来后,他依旧还记着昨日所干的大事。
大朝会上解决了分封和郡县问题,顺势提出了驰道计划,并且私下劝说皇帝成功,一改原本历史上的驰道苛政。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离去时,秦始皇说的话。
皇帝将下诏给宗正和奉常,完成当初对赵佗的许诺。
想到这里,赵佗拿出一枚精致的香囊。
香囊上绣着两只鸟儿相互依靠的图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赵佗轻轻念叨着。
可惜他领军回国后,整个秦国立刻开始向帝制转变。处置三王、商议帝号、分封和郡县之争,一件件大事接踵而来,让他根本没有和宫中人见面的机会。
当然,纵使赵佗想,作为外臣的他,也是没有进入内宫的资格。
除非有人得到皇帝的同意后来邀请他,不过之前皇帝事情那么多,估摸着扶苏也不敢在那个时候请求吧。
“两年未见,不知佳人可安好。”
赵佗幽幽一叹,虽然皇帝那边已经做下了承诺,但如果说他心中不生想念,亦是不可能的。
感情的事情,有些人总是想的很复杂,实则这东西并不讲逻辑。
有时候,一个看对眼,便是一切。
不一定是爱情,但一定是让人心动的感觉。
更别说许多接触互动后,双方越发合拍,自是渐生情愫。
再加上赵佗长期在外征战,军中尽是几十万的壮汉。
深夜孤独时,同样是需要一些情感上的寄托。
当然,身份自然也是个重要的加分项。
就在赵佗心中感叹的时候,却是有宫中使者来到他的府上,带来让赵佗激动的消息。
“扶苏公子请我去宫中,为诸位公子讲伐灭六国之事?”
赵佗反应过来后,眼露喜色,连忙换好衣服,立刻入宫。
只是来时颇为兴奋的他,在走入秦宫深处,见到诸位公子时,却是心中有些失望。
原来那使者说的是真的,此番让他赵佗进宫的,真的是给诸位公子讲故事。
扶苏的寝宫前,十多位身着黑衣的少年一个个睁着好奇的眼睛盯着他。
其中有之前就已经见过的公子高、公子将闾、公子荣禄等人,也有更多不曾见过的少年公子。
只是他想见的人,却不见踪影。
“父皇言大庶长博通古今,又征战沙场,助我大秦一统天下,知道天下诸侯割据四方的祸患。故而命我请大庶长来此,为吾等兄弟讲一讲天下一统之艰难,以及分封之弊病。”
扶苏声音清朗,举止优雅,对着赵佗微微含笑。
“原来是皇帝让我来给他这些儿子洗脑。”
赵佗眼皮微跳,便猜出了秦始皇此举的用意。
分封制度,得到好处的除了他们这些帝国功臣外,最大的得利者自然是皇帝的诸位公子。
按照商鞅在秦国制定的规矩,宗室如果没有军功,不得有属籍爵位,也不能担任官职。在秦国,除了未来的储君外,其他公子虽然凭借君王子嗣的关系,能有些地位,享受财富供奉。
但等到皇帝死后,这些公子的地位必将一落千丈,而他们的孩子也只能享受公孙的虚名,没有多少好处,再往后,他们的后代更将沦为庶民黔首,泯然众人矣。
与此相比,分封为一地诸侯,不仅可以让他们掌治一国,更能世代富贵,好处不知道有多大。
所以秦始皇废分封而行郡县,他那些没有继位希望的儿子自然是个个失望,甚至还有人心中暗生怨恨也说不定,故而才让赵佗来给他们讲讲为什么不分封,来疏通他们的心理。
“赵佗,见过诸位公子。”
赵佗对着这些公子行礼。
而诸位公子也纷纷回礼,通报姓名。
公子文。
公子武。
公子昌。
……
一堆从未听说过名字的公子向赵佗行礼问好,让他对秦始皇的儿子们有了个大概了解。
其中扶苏以下,年龄最大的公子文和公子武是一对兄弟,两人对赵佗表现的十分殷勤,看上去颇有讨好之意。
赵佗面色平静,只是以常礼待之。
直到他听到最小的那孩子报上姓名时,赵佗才脸色微变。
“胡亥见过大庶长。”
那最小的孩子只有几岁,瞪着大眼睛看着赵佗,小脸上带着婴儿肥,看上去还有些可爱。
胡亥!
小屁孩一个!
赵佗盯着眼前的胡亥,拢在袖子里的手忍不住握成了拳头。
他有一种想把对方按在地上,脱了裤子,狠狠打他屁股的冲动。
“咦,大庶长看我干嘛?莫非我脸上有黍米?”
胡亥眨眨眼,一边歪着脑袋打量赵佗,一边伸手在脸上乱摸。
这动作倒是让赵佗紧绷的心松了不少。
只是个孩子罢了。
如果历史上没有他那位赵氏老哥的引导,胡亥也不会做出那些事情。
“公子说笑了,赵佗只是见公子十分聪慧,日后必是个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