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会有很多人对压迫感的认知比较模糊,想象一下自己做错事情之后面对老师、父、母之类的情况,基本上就能够稍微有所体会了。
然而,老师、父、母不可能下杀手,两军在战阵上拼杀可是血肉横飞的场面。由此可以联想列国军队面对晋军在被大杀特杀的时候,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发憷这种情绪的存在真实不虚,在场的楚人看到进行演武的智氏甲士,很难不想起先辈讲的一些故事。
他们的先辈一再强调,跟其他列国打可以耍花招,跟晋军打则一定要遵从交战守则。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楚军跟晋军讲规矩,输赢都不会太难看,一旦耍花招会让晋军用更残酷和铁血的方式进行报复。
楚人一直以来也是秉承“双标”的交战方式,跟南方诸侯交战什么偷袭、埋伏、水攻、火攻换着花样来,碰上晋军就是立刻变成体面人了。
当然,里面也有楚国想要获得晋国承认其强大的因素,明白搞手段哪怕打赢了也无法让晋人心服口服,只能尝试以堂堂正正的方式击败。
智氏百名甲士的演武还在继续,做出格杀动作以及在变阵期间,音乐声中拌杂甲胄与武器磕碰发出的金属音。
“晋士其甲其兵(武器),似乎并非美金(青铜),乃是恶金(铁)?”
“齐、宋、郑、卫、鲁皆有传闻,智氏大肆采用恶金甲兵。起初,列国误以为智氏穷困,交战方知其甲其兵厚实与锋利。”
“如此说来,智氏已然解决恶心脆易崩碎困扰?”
“定然如此!”
人类在使用工具上的进化被分出几个阶段。
起初学会使用工具,后来开始打磨石头。史学家将这个阶段命名为石器时代。
开始栽种农作物,并且懂得驯化动物为家畜,初步冶炼出红铜并利用,进入到红铜时代。
等待人类大肆冶炼金属,并且进入到大范围使用青铜器的时期,该阶段被称为青铜时代。
以科技发展阶段区分,因为之前诸夏这边还没有研究出更好的铁器,哪怕已经有不少诸侯国在利用铁制作农具,依旧还是处在青铜时代。
诸夏最先使用铁农具的是楚国,一般是在木头农具的关键部位包上一层铁皮,不是全结构的铁材质。
因为铁太脆容易崩碎的关系,并且没有太好的防锈保养手段,尝试使用铁来制作武器和甲胄,只是很快就又全部放弃了。
目前的贵族很难混吃等死,不够优秀很快就会被淘汰掉,真正的蠢蛋是无法获得一丝一毫权力的。
因为不是蠢蛋的关系,在场贵族见识到晋国的智氏果然大肆使用铁器,尽管限于认知无法知晓更多,隐隐约约还是猜出智氏已经领先他们一个时代。
有了那个发现之后,感到最为紧张的当属楚人与吴人。
“楚晋相安无事四十年,大楚但有虚弱迹象,恶晋便纠集十一诸侯誓盟犯我。如此可见楚晋绝无和平可能。”
“此前欣喜晋国内乱实力损耗极大,如今得见智氏于恶金取得突破,喜意一下退散,心忧晋吴联合攻我。”
“吴王阖闾野心勃勃,破我都城必有挑战晋国霸权心思,当不与晋国合兵攻我?”
楚人聚成一堆在进行讨论。
他们来观礼的人之中并没有身份地位特别高的人,公孙宁算是那个身份最高的人,他是楚国令尹子西(公子申)的儿子。
要说众多楚人之中还有哪位比较特别,便是有个称号叫叶公的人。
叶公只是号,他是姬姓,沈氏,名诸梁,字子高,出身是沈国的公族后裔。(左传认为叶公是楚国公族存在谬论,都是姬姓怎么可能是楚国公族呢)
在楚国非公族当不了令尹,叶公第一个打破这种传统,不得不让史书特别记上一笔。而他就是“叶公好龙”里面的那位叶公。
吴人一样在讨论智氏甲士穿戴的装备。
吴国这边身份比较高的人叫公孙圣,他也是使团的正使,来宋国不纯粹是为了观礼,有另外的目标,比如邀请宋国一起攻打楚国。
既然是以公孙为前缀,身份简直太过清楚,他是吴国公族的一员。
吴国众人里面还有一个人不得不介绍,他叫伯噽(pǐ)。
这位伯噽的祖先是晋国人,并且还是卿位家族。这个家族是郤氏,他的祖先因为家族内讧的关系逃到楚国,得到楚康王的接纳并赐予一块叫“伯”的封地,就此成为楚国的贵族。
后来,伯噽的父亲伯宛被楚国令尹子常攻杀,伯噽被迫逃到了吴国,目前已经在吴国出仕,只不过并没有得到封地的赏赐,来宋国是作为公孙圣的跟班身份。
那一边,智氏的甲士已经演武完毕。
完成任务的智氏甲士没有离场,他们来到智宵站立位置的前方,摆成了一个五十人为一排分为两列的方阵。
这么一个排场其实有点喧哗夺主的意思,只是这么干的人是晋国智氏的世孙?那没事了。反正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