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智宵的注意力大多被孔丘吸引,着实没有太过观察南子。
南子是宋国之君宋栾的儿女,宋国是殷商后裔之国,也是当前众诸侯国中唯二的公爵国。
殷商王室姓子,只不过现在男子除了周天子之外称氏不呼姓,相反女子才是称姓,并且是名在姓前。
关于先秦历史很多是取自《史记》,先秦的很多史书没有流传到后世,仅是一些古墓出土偶尔有残篇。
因为《史记》的出现是在西汉,并且是给后面的史官打了个样,随后各朝各代记载历史基本是按照司马迁给的模板来写,基本上就不再称氏,直接将姓和氏混淆了。
很多人怀疑《尚书》是西汉出现,随后到北宋再被补全,原因就是《尚书》如果出现在春秋时期,里面的很多人物称呼应该不会犯一种低级错误,也就是将一些姓和氏给搞混了。
什么场合应该称姓,又在什么场合呼氏,春秋时代的人总不会搞不懂,不是吗?
并且,春秋战国时代对男子称姓不呼氏,等同于指着鼻子骂人。能够创造一本著作,怎么会犯下那种低级错误,还是说写一本书就是专门为了骂人?
在春秋时期写书,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不断引《经》据“典”。这个《经》是《诗经》,“典”则是《书》这一本创作。不熟知《诗经》或《书》的话,一个字又一个字拆开能够看懂,连起来压根看不懂别人在表达什么。
孔丘对自己的弟子说过一句“不读《诗》,无以言。”的话,意思就是:你连《诗经》都没有读过,有学问的人在讲什么,你听得懂吗?连别人在说什么都听不懂,还怎么愉快的一起聊天。
那个“引经据典”的习俗一直有流传下去,并且是深入方方面面,现代人随口一句成语,其实也是“据典”的一种,因为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典故。
光成语的存在就注定汉语会很难学,老外不懂成语的典故,无法理解一段有成语的话想在表达什么意思,其实跟某些人懂得说英语,碰上英语中的俚语组词就懵逼一样。
当前的人对南子只会有一个称呼,那便是:卫夫人。
智宵没有见过这位卫夫人站立,不知道身高会是多少,仅看上身与曲起来的双腿盲猜,应该有个一米七左右?
南子的发型是一种偏了一边的偏髻,其实这种发型比较偏南方,中原女子的发型是后髻,也就是将头发盘在后髻。
她身上穿着很正式的宫装,布料是一种锦,有束腰的特点,肩上有披肩,主体颜色是宋人较为喜欢的淡黄色,身后有一条长长的裳裙曳地。
在长相方面能够看得出有南方女子的委婉,一颦一笑的风情丝毫不见做作,她经常会做出抬起下巴的动作,不知道是为人骄傲,还是想要向人展示领如蝤蛴。
智宵心想:“难怪卫君元对子南那么着迷,也难怪孔丘在会见时非要加上帘子。”
孔丘已经进来。
这是一个四面没有墙壁的庭榭,一些书架将安坐的区域给半围了起来,顶上有蔓藤缠绕顶上一排排的横木,一缕缕的阳光照射下来,空气中的熏香被照得更为明显,使人一种时间仿佛被放慢了的错觉。
从场合的布置来看,南子显然是一个很风雅的人?
现场暂时只有煮沸了的水声,一名侍女用工具将熟盂移开,又有一名侍女将在熟盂放入一些茶末,随后用茶筅缓缓地搅拌了起来。
当前喝茶真不是泡茶叶,茶叶还要等明朝才会出现,也就是炒茶源于明代。
有了那一套工序,还会将熟盂继续烧一小会。
完成那些工序,南子亲自动手拿茶筅搅拌成为泡沫状,想要加入油膏的时候,智宵出声了。
“夫人,在下习惯喝原茶。”智宵说道。
煮茶?就是往茶里加入一些东西,油膏属于必须物,风雅一些还会加入花瓣,乃至于加入其它奇奇怪怪的东西。
南子很意外地看了智宵一眼。
有人的眼睛真的会说话,仅仅是一眼而已,胜过了千言万语。
南子取过一个盛皿,用勺子给智宵倒了原汁原味的茶,随后问孔丘,道:“不知夫子口味?”
孔丘从头到尾没有正眼看过南子,双方的眼神第一次接触,随后很快挪开,说道:“仲尼喝茶喜加蜜。”
仲尼是孔丘的字,他对南子用字来自称,倒是令智宵听了感到很意外。
字也就是表字,熟人之间才会称呼表字。
那么,孔丘跟南子显然是熟人了。
蜜就是蜂蜜。而当前的蜂蜜是一种战略物资。
智宵不免对孔丘的生活质量产生羡慕,普通贵族家中连蜂蜜都没有,没想到孔丘喝茶竟然喜欢加蜂蜜。
蜂蜜为什么是战略物资?因为现在没有人工养殖技术,全靠天然采集之下,疆土范围需要很广,耗费很多人力去寻找,才能获得足够多的蜂蜜。
而在这个大量使用青铜的时代,很多工序需要蜂蜡这么一种材料,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