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开战只是智氏接下来的一种谈判技巧,再来也是智申负责谈判期间表现得太过软弱的一种弥补。
如果赵氏、魏氏和韩氏无视掉智氏的述求呢?智宵能看出智跞和智申并不想在这个时候与那么多家族开战,认为一旦开打不止范吉射和中行寅要笑掉大牙,想来诸侯也会很开心。
“他们的顾虑没有错,可是智氏只能表现出孤注一掷的姿态!”智宵明白归明白,面对智跞和智申的态度还是有太多的无奈。
赵鞅现在摆明就是欺负智氏的软弱,一旦智氏没有成功的反击,势必会继续得寸进尺。
如果智氏在赵鞅的欺凌下步步后退,其他家族看到智氏这么好欺负,他们不会同情智氏,只会像是约好了那般一拥而上。
数百年来晋国的各个家族都是这种尿性,从未有过一丝的改变。
因此晋国羡强的情况会更重一些,家族有足够的实力,领导者又足够强硬,很容易得到更多的人追随,其中包括获得更多家族的依附。
智宵干脆挑明,说道:“赵鞅此时便是欺负祖父与父上顾全大局,不做反击必将深受其殃。祖父健在时,赵鞅或许有所收敛,父上继位……智氏或步范氏、中行氏旧路。”
这话相当不好听,也不是一个晚辈该讲的话。
智跞和智申只要不昏聩,听了一定会知道智宵所讲句句就是现实。
“如若赵鞅不退,该将如何?”智申怕的是这个。
智跞也在等答案。
现在的情况是赵鞅获得了国君、魏氏和韩氏的支持,想来出现这种局面,许多家族也会站在赵氏那一边?
智宵答道:“那便与之一战!”
智跞皱眉说道:“‘上党’固然重要,值得冒家族存亡之危?”
相同的问题在两百三十多年之后进行发问,秦国与赵国给出了答案,引发了历史上很著名的“长平之战”这场规模浩大的战役。
他们看到了控制“上党”代表着什么,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争夺。
秦国赢得了那场战役的胜利,拿到了东出之后又一把至关重要的钥匙,彻底铺平了一统天下的道路。
赵国打赢那一场战役,哪怕最终无法封死秦国一统天下的通道,起码能够暂时把门关上
晋地这边有几个一旦控制住就怎么都不会让家族灭亡的战略要地,以前就有包括“上党”这个地方,后面因为“壶口”和“孟门”建立关隘的关系被加上去,再来一个就是“新田”东北方向的“杨”地,还有大河、渭水、洛水三条河流交汇处总称的“三峡之地”了。
在之前,中行氏掌控了“上党”这个地方。可是中行寅完全被范吉射带偏,搞得集中兵力前往“晋阳”打城池攻防战,以至于“上党”根本没有留下多少兵力驻防。
若是中行寅稍微重视“上党”的话,只要留下两三万部队驻防,别人想要攻打下来根本就是痴人做梦。
作为交通要道之一的“壶口”本来就被智氏掌控在手,有了“孟门”再加上“上党”的话,不是人为忽视的情况下,智氏再落魄也能留存一块地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一旦智氏控制了“壶口”、“孟门”和“上党”,几乎就等同于捏住了晋国的中部和东部门户,并且能够有效把控了北部与南部的联系,随时能够切断赵氏“晋阳”区域与外部联系的最佳通道。
智宵将这些道理给智跞很智申讲得很清楚,意味着也将视赵氏为大敌的态度展现了出来。
“不是魏氏的威胁最大吗?宵怎么会那么忌惮赵氏。”智跞由于对魏氏比较忌惮,才会优先选择与魏氏结盟。
如果说赵鞅有没有实力都是无比嚣张的风格,魏氏的好几代家主都是属于闷声发展的类型了。
平时的魏氏很低调,无论参与国战或是在内战,他们总能每次完成自己的任务,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问题是一次任务失败的例子都找不到。
所以,与之家主显得很嚣张却有胜有负的赵氏一比,智跞总觉得魏氏好像是在酝酿一波大的,确确实实是感到更加忌惮。
发现魏氏刻意低调的人不多。
毕竟,大多数人的视线,他们总是更容易被喜欢搞轰轰烈烈的事情所吸引,是不是?
智跞跟智宵又聊了很多,过程中智申成了纯粹的听众。
不是智申想当听众,压根就是有听没有懂,想插嘴都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便如宵所言,为‘上党’不惜与之一战!”智跞最后拍板。
智宵能够成功说服智跞的理由只有一个,也就是控制了“上党”、“壶口”和“孟门”等于给智氏留下一块绝不可能失陷的基本盘。
在听到最终定议后,智申问了很关键的一句话:“我家日后便是以‘潞氏’、‘汾中’、‘少翟’为核心?如此一般,‘智’、‘荀’两地将如何?”
那个“智”是智氏的第一块封地,多少算是龙兴之地了。
而“荀”则是他们这一脉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