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沉浸——
高文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电光火石之间捕捉到一个灵感,右腿蹬地、连续捣脚,身体就已经冲了出去。
相信直觉。
当然,也不仅仅只是单纯瞎猜,而是通过全场比赛目前为止的经验累积以及刚刚接发球时刻的准确观察,千千万万的细节汇聚在一起,碰撞出火花,最后演变成为一个直觉一个灵感,身体就已经启动。
今天整场比赛,伊斯托明的二区外角确实表现出色,不仅落点与线路出色,总是能够达到最佳效果;而且经常搭配内角偷袭,通过丰富的落点分配打乱高文的预判,成功依靠二区外角拿下不少的分数。
一发很多,二发也不少。
此时,尽管不是关键分,但比赛气氛正在发生微妙变化,高文能够察觉到伊斯托明心态的微妙变化:
从上一局的侥幸心理到这一局的速战速决,其实本质来说都是伊斯托明的信念出现动摇,稍稍有些波动,开始自我怀疑,他需要快速站稳脚跟,度过眼前这个门槛,然后就能够重新回到熟悉的套路。
可想而知,伊斯托明应该会选择一些成功率比较高的战术组合,试图复制黏贴得分,结束这一局。
当然,这是伊斯托明的发球局,高文没有选择,他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随机应变,但并不意味着高文需要被动挨打,作为接发球一方,他对比赛的解读往往也能够从蛛丝马迹之中寻觅反击机会。
比如,现在。
蹬地,踏步,移动——
高文抓住一个灵感,顺从直觉的指引,横向移动,双手反拍已经早早引拍,将身体完全抛了出去。
紧接着,猜中了!
外角!
侧旋大外角。
果然,伊斯托明选择了外角发球,试图通过撕开角度的方式充分利用场地的横向空间,将高文调动出场地;因为这是二发,伊斯托明也没有期待着能够形成ACE,所以他需要为自己下一拍进攻衔接创造机会。
也就是说,伊斯托明期待着高文完成回球,但无论什么回球,他都已经准备好持续进攻了。
外角,侧旋,高文的站位已经离开单打边线、快速靠近双打边线,自己的整个场地都已经清空出来。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伊斯托明为了确保角度完全撕开,于是牺牲了速度;并且因为二发的缘故加了保险,落点没有追求极致,这给高文留下喘息空间。
尽管如此,这一记时速169公里的发球依旧出色,整个场地空间已经利用到了极致,并且为伊斯托明争取到了归位时间,脚步上位,站在底线上。
一看就知道,伊斯托明已经准备好后续进攻了:
可以想象高文的任何回球都将迎来急风骤雨的进攻,咄咄逼人的站位已经进入场内,没有给高文留下太多击球空间,所有线路都纳入伊斯托明的雷达范围。
但是,高文注意力高度集中,早就已经有了腹稿,甚至不准备观察伊斯托明的位置,直接完成击球——
蹬地,刹车,止步。
高文没有选择顺着移动方向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抛出去,而是左腿狠狠蹬地完成刹车,并且顺着地面传递上来的强大反作用力完成转体挥拍。
左脚已经越过双打边线半步,整个人横跨在球场最外侧的一条边线上,网球场的空间已经达到极限。
如果是中心球场,球场两侧和观众席的空间非常充分,这也意味着球员进行防守救球的空间更大;但这里是二号球场,明显整个球场面积就小了一圈。
高文的脚步刚刚离开双打线,就已经能够感受到看台以及观众扑面而来的压迫感,整个活动空间所剩无几。
那种感觉就好像试图在一线天里打太极,明明局促得不行却必须伸展拳脚,时时刻刻都必须面临撞墙的危机。
高文,不为所动,注意力完全凝聚。
速度和力量全部以左腿为支撑点,伴随着转体动作上传,并且最后在挥拍出手的刹那全部释放出来。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双手反拍,强势出击,可以明显感觉到助跑的惯性将球拍的拍头速度完全带动起来,瞬间完成撞击。
抡圆,全垒打!
砰!
清脆的声响,在二号球场炸裂。
网球化作一道光影消失在漫天漫地的金色阳光里,所有观众瞪大眼睛试图寻找高文的回球线路,但满眼绿色在激荡,以至于那么芥末酱的光影彻底融入其中,全然看不到,这也掐断全场的呼吸。
伊斯托明也不例外。
瞪大眼睛、全神贯注、肌肉紧绷,时刻准备着。
大脑没有来得及判断,身体就已经条件反射地跟随着瞳孔捕捉到的高文挥拍轨迹直接冲了出去。
直线。
高文选择了反手直线。
本场比赛,因为球感不佳,高文的杀手锏也没有能够发挥威力,打到第三盘尾声,反手制胜分才只有三个,